最近網路上瘋傳接種莫德納疫苗後能夠變身「萬磁王」,打疫苗的那隻「莫德納手臂」會出現磁力,可以吸附湯匙、叉子等物,掀起眾多民眾加入實測並貼出實測照片。對此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出面解答,她表示,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湯匙或金屬物品,主因是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只要在身上塗抹爽身粉後就不會出現類似狀況,呼籲民眾不要再以訛傳訛。
台大醫院13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朱家瑜的分析,破解接種疫苗變身「萬磁王」的訛傳,也說明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的常見皮膚反應,並引用2021年7月的美國皮膚科醫學會期刊指出,接種新冠肺炎mRNA疫苗後產生的包含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新冠手臂)、局部注射處反應、 蕁麻疹反應、 全身性過敏疹 (麻疹樣藥物疹) 等四大皮膚反應。
朱家瑜以「新冠手臂」為例解釋,其正式名稱是「延遲性大型局部反應」,該反應的特徵約在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後7至8天時發生,打過疫苗的手臂上會腫一大包,又腫又熱又痛,可能會有點癢,很像大家平常熟知的蜂窩性組織炎。
朱指出,過敏所造成的腫痛一般約3至4天後就會逐漸消退,但最長可能到25天。建議民眾可局部冰敷紅腫部位來改善症狀;如果真的很痛,也可使用口服抗組織胺加外用的類固醇藥膏,甚至吃止痛藥來治療。
朱強調,即便打完第一劑疫苗後有過敏反應,還是可以繼續打第二劑新冠肺炎疫苗,而且通常第二次施打同一種疫苗時,雖會更快出現紅腫,但症狀會比較輕微也比較快消退,甚至約有一半的人,沒有再出現新冠手臂反應。
朱家瑜補充,其實人體皮膚本來就可以吸附一些湯匙或金屬物品,從2008年到2016年間全球都有類似的新聞報導,也有許多科學家做了一些研究,證實這些狀況並非因為人體有磁力,而是皮膚上的皮脂或分泌物造成的吸附現象,其實只要在皮膚上塗抹滑石粉後,這樣的吸附現象就會消失。
朱家瑜認為,雖然在常見的四種皮膚副作用包括了蕁麻疹反應,但經比對分析後,發現這些副作用的發生,和原先通報者是否有蕁麻疹或過敏體質無直接關係;換言之,原有蕁麻疹或皮膚濕疹的人,還是可以接受新冠肺炎疫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