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勿上架)「我是台灣人,這是台灣的文化」 維護百年恆春竹塹古厝長期抗戰

上報快訊    2017年07月26日 12:17:00
恆春竹塹古厝俯瞰下的美麗全貌。(翻攝自張洧齊臉書)

(未完成勿上架)恆春張家北門祖厝,是台灣第一座登錄歷史建築的恆春厝,也是目前唯一一座,更是恆春地區僅存一座的防禦型民宅。然而這已有142年歷史的恆春古厝,卻被高雄北大開發公司納入自辦市地重劃範圍,恆春張家第11代子孫張洧齊,為保護古厝與竹塹完整,向文化資產保存所申請古蹟保留,展開漫長抗爭。

 

張洧齊抱著兒子與恆春竹塹古厝的合影,右為與張洧齊一同致力於文化資產保護的陳致曉。(翻攝自張洧齊臉書)

 

我是台灣人,這是台灣的文化。

 

佇立在國境之南的曠野間,被一整片蒼綠而高聳的竹塹所圍繞著,是已有142年歷史的竹塹民宅,建築共131坪,內部擁有巷路、中門,可以在偌大的古厝裡跑來跑去,而最有名的特色則是它沒有屋簷,是為了因應恆春的落山風與颱風設計的,古厝外部則是圍繞著防禦性的竹塹,與眾不同,也具有歷史意義。張洧齊致力於保護張家古厝的文化資產,不僅為恆春古厝創立粉絲專頁,記錄下他們每日為古厝所做的付出,也拍攝恆春張家竹塹古厝影片,盼能引起更多人士共鳴,呼籲藉由官方與民間的共同努力,將此文化資產保存下來。

 

張洧齊在臉書表示,恆春古厝與竹塹是這場文化浩劫裡的證人,控訴台灣在過去40年裡為了追求財富不擇手段,毀壞文化資產、汙染環境、假公益為名侵犯人民財產權、居住權,而這場金錢遊戲還在持續。張洧齊於今年5月18日起,開始在臉書書寫恆春古厝的每日抗拆紀錄,他說,「我真心希望未來大家來到恆春,仍然有一間古厝,可以跟你傾訴她的故事,然後你可以很自豪地跟你的外國朋友說,我是台灣人,這是台灣的文化」。秉持著此信念,他期盼能有更多的台灣人民站出告訴政府,我們想要保存恆春古厝!

 

 

今年5月20日,高雄北大開發公司組織恆春僑勇段自辦市地重劃會,強迫不願意參加重劃的居民加入,沒有協調,沒有同意書,沒有溝通,強行推動,趁他們外出不在家,怪手偷偷潛入,破壞竹塹,插上界樁,140年歷史的竹塹就這樣消失了一角,張洧齊感到憤怒且痛徹心扉,表示絕對不妥協、不放棄、不退縮!他說,財團恣意破壞珍貴文化資產,侵犯人民生命財產權,簡單多數決是民主暴力不是法治。

 

而張洧齊向屏東縣政府文化處文化資產保存所提報的文化資產申請,似乎也阻礙重重,文資所對其表示,「竹塹不是人造建築,古蹟必須要人造建築,所以竹塹不是歷史建築附屬設施,當初在文資審議委員會就做過討論說不是,而且就算竹塹被拆就再種回去就好了」。張洧齊對此答覆不甚滿意,認為竹塹和張家古厝是一體的,應該一併納入文化資產的範圍,因此,他再次向縣府和文化部提出訴願與陳情書,一方面等待訴求獲得合理的解釋,二方面也持續擋拆,維護家園。

 

7月14日上午,大批重劃會人員、工人、官員、警察至張家古厝鑑界,口口聲聲表示不會拆除古厝竹塹,勸張家允予鑑界。然而,一到下午,當張洧齊夫妻倆抱著6個月大的嬰兒還在門前與官員談話之際。怪手竟繞到門後,趁機拆除一排竹塹。張洧齊在臉書表示,他看到這一幕,真的筋疲力盡了,自104年底此區被納入重劃範圍以來,2個年頭的抗爭,張洧齊的努力似乎只換來政府的無視,人民的無奈又從何解套。

 

 

重劃會給張洧齊的最後通牒拆除期限是8月3日,竹塹強拆現已是白熱化。張洧齊在23日將自己拍攝的恆春張家竹塹古厝影片上傳,希望大家幫忙轉發,讓更多人看見恆春竹塹古厝的美麗,也看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並請求文化部與屏東縣政府以最快速度將竹塹列為暫定古蹟。(蔡佩珊/綜合報導)

 

 

【熱門影片推薦】

●摩蘇爾婦女擺脫IS黑面紗

●斯里蘭卡海軍營救溺水大象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