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PM2.5恐罹患糖尿病、阿茲海默 學者:法規管制標準太低

上報快訊    2017年10月18日 11:53:00
國內學者指出,長期暴露於PM2.5的環境中,甚至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湯森路透)

細懸浮微粒PM2.5吸入人體會提升系統性發炎、肺部疾病與心血管問題等,現國內學者指出,長期暴露於PM2.5的環境中,甚至可能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因此學者呼籲環保署,「政府應朝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制定PM2.5的年平均濃度為15微克、日標準值25微克,」強調現行標準不夠以保護人民健康。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17日舉行「空氣品質與健康」國際研討會,針對日益嚴重的空氣品質與健康相關議題,找來國際學者與本土專家進行交流,希望提升台灣的空氣品質管制。

 

其中,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鄭尊仁出席分享環境微粒的呼吸毒理學。他以動物實驗,證明急性暴露在PM2.5環境會導致血壓和心率的變異。

 

暴露於PM2.5環境 與患糖尿病、阿茲罕默症呈正相關

 

近年有流行病學研究指出PM2.5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可能有關,該團隊也以動物加以研究,發現急性柴油懸浮微粒和亞慢性環境懸浮微粒暴露後,動物的空間學習和記憶都受到影響。

 

就此鄭尊仁的研究發現,「健康的大鼠暴露在平均濃度約為13微克的懸浮微粒環境3個月後,大鼠主動脈管壁厚度增加,同時也有局部性心肌發炎、全身性發炎和胰島素阻抗增加,提升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換言之,PM2.5對胰島素抗性及中樞神經的影響,提供了微粒空氣污染物導致糖尿病及阿茲海默症等相關疾病的致病機轉。

 

學者呼籲法規管制PM2.5標準過低 不夠保護人民健康

 

台灣目前的PM2.5年平均濃度約為20微克,部分地區更長期超標。與會的成大環境醫學研究所特聘教授蔡朋枝發表的研究,在台中沙鹿地區進行為期一年的量測,發現年平均濃度超過年標準值15微克,春季更有79.9%、夏季有81.8%、秋季有66.2%、冬季有83.9%超過環保署所訂定的日標準值35微克,顯示空氣品質極糟。

 

國衛院國家環境國家環境研究所所長郭育良指出,即使在現行的空氣品質標準下,都還看得到對人體或對動物的傷害,顯見現行的標準不夠以保護人民健康,朝向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定的標準(年標準值15微克、日標準值25微克)是可能的方向,如何訂定與管制有待各界深入討論。(李先泰/綜合報導)

 

【延伸閱讀】
●【國慶連假排毒】台肥台中廠挨罰百萬 還喊冤:跳電導致非偷放
●台電、中鋼、台泥 列明年空汙費繳稅3大戶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