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近期將針對《醫療法》修正案進行朝野協商。值此前夕,醫療改革基金會於18日舉辦記者會表示,若未來公益監察人由醫界人士擔任、排除真正懂財務會計的外部專家,如此將無法有效監醫院財務;而護理產業工會更憂心,若不先補足醫護人員的人力缺口與改善醫護人員的過勞問題、而談5%盈餘加薪,醫護人員也恐怕是沒命享受。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劉淑瓊表示,此次黨政協商的條文有三大財務漏洞,包括沒有懂帳的公益監察人把關、沒有結合財政部的跨部會查帳、沒有易找的財報揭露。如此恐讓醫院仍可將帳目作到僅有微利或是虧損。如此一來,即便「醫院盈餘5%加薪」能夠入法,最後醫護人員也是看得到吃不到。
劉淑瓊指出,不讓醫管凌駕醫療的關鍵,絕對不是單純地讓醫界擔任公益監察人就能解決,如果醫界出身的公益監察人看不懂財務報表中的玄機、也不具有查帳專業,最後仍有可能淪為醫醫相護的門神或花瓶。
對此,劉淑瓊也提出兩點建議,一是比照《私立學校法》公益監察人的指派規定,讓具有財務會計或財經法律背景的外部獨立人士來發揮財務審計的功能,二是要求醫院應比照上市櫃公司或私立學校,即時且正確地在類似「公開觀測站」的網站揭露財報訊息,並結合財政部的跨部會聯合查帳,如此才有可能破解醫院在擁有龐大的醫管與會計系統下的完美作帳功力。
此外,財團法人醫院工會、嘉基工會代表蔡佩玲指出,如果沒有在董事會下另設獨立的專業委員會,並明訂由基層醫護董事、社會公正人士董事或公益監察人擔任委員,再邀請勞動或財務專家來共同審議與監督,並通盤考量醫護人力、勞動條件與職安風險做出的合理決策方案,而仍是由董事會或醫院老闆決定如何加薪,血汗醫護問題還是無解,工會更可能被實質架空。
針對衛服部目前只同意五百床以上醫院,才設薪酬委員會一事,嘉基工會與護理產業工會都表示批評,認為台灣現況已是醫院不分層級大小而遍地血汗,政府不該「大小眼對待」血汗醫護,否則以後小醫院更沒有醫護敢去,最後苦的又是小醫院居多的偏鄉地區民眾。並同時建議將現行幾個修法版本的「薪酬委員會」正名為「勞動權益委員會」,彰顯搶救血汗醫護條款的實質精神。
而護理產業工會理事長盧孳艷則表示,基層醫護要的是真正有感的搶救血汗醫護條款,而非空殼的5%盈餘加薪條款。對基層醫護而言,真正有感的是先拿盈餘補足醫護人員的人力缺口與改善醫護人員的過勞問題,絕非「不補人、先加薪」,否則對醫護人員而言,恐怕也是沒命享受。(財團法人醫院弊端)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