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死灰復燃!位於非洲中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伊波拉病毒感染疫情再度爆發,已造成39例病例,當中19例死亡,死亡率逼近5成。因此我國疾病管制署15日宣布,即日起提升剛果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Alert)。
世界衛生組織(WHO)接獲通報,剛果自上月4日到本月13日的40天當中,共有39人疑似或確定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已有19人死亡。死亡率近5成。WHO相關人員已趕赴當地指揮防疫。
疾管署表示,剛果疫情雖侷限於偏遠地區,地理上相對受限,惟基於傳染病特性、缺乏流行病學及人口資訊以致無法估計疫情嚴重程度,評估當地之國內傳播風險為高,即日起提升該國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警示。
我國疾管署指出,該國疫情發生於西北部赤道省一處鄰近比科羅(Bikoro)之偏遠地區,累計39例中,包括2例確診、25例極可能、12例疑似病例;其中19人死亡,含3名醫護人員。
另該國東北部伊圖里省3、4月間有120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尚待調查。由於疫情發生地點鄰近剛果河,連結剛果共和國及中非共和國兩國首都,WHO評估區域傳播風險為中等。惟該國疫情尚不符合國際間公共衛生緊急關注事件(PHEIC),將持續進行調查以評估全面疫情,並保持高度警戒。
伊波拉病毒可透過中間宿主,如受感染的猴、猿、蝙蝠等野生動物傳染給人,或藉由人類直接接觸患者或其屍體之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造成感染。
疾管署指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潛伏期2至21天,病人於潛伏期間不具傳染力,出現症狀後才具傳染力。初期症狀有突然高燒、嚴重倦怠、肌肉、頭痛與咽喉痛等,接著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皮膚斑點狀丘疹與出血現象。重症者常伴有肝臟受損、腎衰竭、中樞神經損傷、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可高達九成;目前尚無已核可上市之疫苗可供預防,僅有實驗性疫苗尚待大規模使用確效。
疾管署表示,現階段疫情發生地區雖較偏遠,對國人威脅性低,但仍呼籲民眾應遵守「二不一要」:不要前往疫情流行地區,如必須前往,應避免接觸或食用野生動物;不要至當地醫院探視或接觸病人,要注意個人衛生,落實勤洗手及咳嗽戴口罩等個人防護,返國後21天內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旅遊接觸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