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誤食巴克球意外事件頻傳!繼2017年12月高雄一名10歲男童誤吞巴克球,造成腸道敗血。日前一名1歲紀姓女童因腹痛及腸病毒症狀至醫院就診,確診為腸病毒,但在進行腹部超音波檢查,出現疑似手鍊形狀影像,經手術後發現女童小腸內竟有18顆巴克球,目前術後暫無大礙。
日前一名1歲女童因腹痛和出現腸病毒症狀至醫院檢查,確診為罹患腸病毒,但在腹部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異物,經手術發現有18顆巴克球在腸道。術後取出後,目前女童復原良好,已返家休養。
替女童診治的「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郭敏勇表示,巴克球是一種益智遊戲中的磁珠,女童應該是分顆吞食巴克球,才會在腸道內吸附成一個圓環,若是同時吞食則可能吸附成一團後由消化系統排出。
郭敏勇進一步表示,女童吞食的巴克球共18顆,其中16顆直徑2mm其餘2顆直徑1mm,初步研判可能是因為吞食的巴克球體積較小,才會在穿透腸道後,傷口快速復原形成廔管 註更多所謂廔管就是指兩個器官之間有個管道相通(透腸)。
而此次女童誤食巴克球,起因於檢查腸病毒時做腹部超音波檢查才發現,家人表示,以女童拿這款益智遊戲出來玩的時間點推論,女童誤吞異物已長達一個月,但因年紀小無法明確用言語表達,且沒有出現不舒服的情況,所以沒有即時發現。
對此,郭敏勇指出,女童的案例非常特殊,因巴克球本身具有超強磁力,進入小腸後在空腸腸段吸附成一圈圓環,而將2段腸子吸附在一塊,並穿透腸道形成廔管,等同開闢兩條新通道分流腸液,女童才會吞食巴克球長達一個月時間,卻沒有出現異狀。
事實上,被譽為「最好玩的磁性益智玩具」的巴克磁球,美國上市後曾風靡全球,每顆直徑約0.5公分的巴克球,具有強大磁力,誤食可能造成胃、腸道穿孔。國內、外均要求業者加註「非供14歲以下兒童遊戲玩耍使用」警語。
美國方面,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已要求零售商停止銷售巴克球磁珠,並請網路平台業者要求賣家比照辦理,另也以罕見的行政訴訟手段,要求進口商禁止在美國境內販售巴克球產品。而台灣方面,行政院消保處2012年已要求經濟部以《商品標示法》要求業者標示警語。
儘管國內、外均有相關相應政策,但兒童吞食意外仍屢見不鮮。2017年底,台灣高雄一名10歲男童誤食,造成腸道缺血、穿孔,所幸緊急手術取出及修補破洞,否則嚴重恐引發腹膜炎及敗血症而喪命。而美國自2009年更發生超過數10起兒童或青少年誤吞食益智產品Buckyballs(巴克球)事件。
醫生郭敏勇也呼籲,家長要特別注意幼童的舉動,避免讓年幼的孩童接觸可能被誤食的玩具或物品,一旦發現誤食需及早就醫,避免傷害擴大。(邱太三婉拒府副秘書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