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報》創辦人陳永興13日表示,《民報》在辛苦經營將近6年之後,在財務困難的情況下,決定於12月31日宣告解散。
《民報》發跡於2012年的「反媒體壟斷運動」,於2014年正式成立。由宜蘭聖母醫院長陳永興、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導演吳念真等各界人士跨界籌辦,主張以全民力量辦報,並擴及公眾、社會運動議題,提供社會運動及弱勢團體發聲平台。
不過,經過6年的時間,《民報》卻因財務問題,決定於年底解散。陳永興13日在《民報》表示,他們沒有財團、大企業家、政治勢力的支持,6年來他們是由將近300位小股東集資創辦維持迄今。陳永興指出,《民報》是不收費的網路媒體,站在台灣人民立場堅守台灣本土優先的原則,為台灣社會公義及弱勢發聲,也為提升台灣文化及與論品質努力。
陳永興透露,在這6年中,他們見證了太陽花學運、總統立委中央選舉及2次縣市長、議員的地方選舉,也見證了學生反課綱、年金改革、勞動條件修法、同婚反同婚、轉型正義、廢核等許多國內重大政經事件;他也指出,《民報》見證了許多國際情勢的變化,如美中貿易大戰、美台關係轉變、中國不斷打壓台灣外交生存空間、中國侵害人權逮捕李明哲,蘇格蘭及加泰隆尼亞的獨立公投等。
陳永興說,在網路平台提供適時的新聞報導和分析評論之外,《民報》也常刊登提升台灣文化品質的文章,這是民報的特色,也是國內其他媒體少見的努力,甚至出版了紙本的民報文化雜誌.深入報導台灣各縣市特色。
「雖然我們的努力無法獲得財務的盈餘,但我們仍堅持理想,維持民報的風格。」陳永興感嘆地說,並向讀者報告,《民報》是東奧正名公投的推手,也和其他團體合力發起東奧正名的公投聯署成案。《民報》也支持喜樂島台灣主權公投的活動,「為台灣人民喉舌,為台灣前途發聲絕不落人後。」
「6年來民報總共花費7200萬的資金,已經超過了我們眾多小股東所能支撐的負荷。」陳永興坦言《民報》面臨財務困境,並表示股東會決定結束公司的運作,在年底《民報》就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陳永興透露,雖然很不捨,但還是到了向讀者說再見的時刻。
陳永興也指出,《民報》股東會委任他先清算公司財務以免負債,清算結果如有剩餘款項,將捐給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後《民報》網站將委託基金會管理,他期盼還能刊登一些民報主筆所寫的精采文章和讀友分享,但已無法再發放稿費尚請見諒。
文末,陳永興向大眾鞠躬致敬,也向《民報》工作同仁致謝,感謝大家的支持及同仁的辛苦。最後他寫道,「願上帝和大家同在,天佑台灣!」(台南2警員盤查自行車男反遭槍傷)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