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應海軍群聚】WHO公告「有抗體未必免疫」  陳時中:影響未來防疫策略

上報快訊/蘇敬哲    2020年04月26日 16:25:00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科學簡報,表示有抗體的人不一定能免於再次感染,陳時中坦言,這樣的公告「讓大家有點失望」。(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布科學簡報,表示有抗體的人不一定能免於再次感染新冠肺炎,國軍磐石艦群聚案也有出現類似的案例,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這樣的公告「讓大家有點失望」,這也將影響指揮中心對未來防治策略的思考。

 

WHO這份書面報告,對各國政府發出警告,表示若各國只憑抗體檢測結果作為復工及放鬆旅遊限制的指標,或發放免疫通行證、無風險證明書,很可能導致康復者忽視防疫措施,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陳時中表示,若有抗體就能產生免疫力,對於防治是好的,WHO這樣講相信有一定根據和顧慮,對我們思考未來防治策略有影響

 

 

小規模抗體檢驗? 陳時中:台灣很難

 

另外,國外已有在進行小規模抗體抽樣,外界好奇,台灣是否也可考慮採用小規模抗體抽樣來揪出無症狀患者?

 

對此,陳時中坦言,根據目前實驗室結果來看,還是有落差,所以很難用這樣的方式來做診斷使用,現在抗體檢驗沒有標準型態,且精確度非常低,再加上相關抗體也各有不同標準,誤差可能更大,所以目前抗體抽樣很難當作一個標準,除非未來流行規模比較大,才會以流行病學探討去考慮。

 

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現在台灣本土個案很少,所以無症狀並不是很多,加上現在檢驗還不夠精確,所以小規模抗體抽樣可能無助防疫工作,但指揮中心會隨時根據流行狀況來和專家討論。

 

 

染疫艦隊測抗體 3實驗室結果各不同

 

此外,為釐清海軍敦睦艦隊確診新冠肺炎感染狀況,疫情指揮中心針對三艘軍艦的700多名成員進行抗體檢測。

 

陳時中表示,此次抗體檢測交由台大、中研院、昆陽實驗室同時執行,結果出來了,但結果都各有不同,陳時中說明,每個實驗室用的方法都不一樣,因此需要專家來進行判讀,檢視個案核酸檢測結果、發病日與病史,較為複雜

 

陳時中解釋,目前抗體檢測方法沒有公認的檢驗方式,因此沒有標準,3個實驗室用的方法都不同,他強調此次檢測帶來的意義,包含對於抗體方法的調整與選擇,也能了解檢驗品質與效果,並藉以擬訂未來相關策略的參考。(林森錢櫃5死「5項消防設備全關」是嚴重人為疏失

 

【延伸閱讀】
●五一連假再收國家警報? 陳時中:可用App查「熱點人潮」
0確診!連14天未增本土病例 陳時中:第一波最緊張的已過去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