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匯流走到今日,臉書(Facebook) 、LINE社群媒體已經是許多主流、數位新媒體不能不用的傳播工具,社群媒體與Google Analytics能夠攫取到的數據資料更已經是不少新聞業者製作新聞的主要參考依據。
媒體業者或者記者不僅被文章流量數據驅動,試圖找出現在的閱聽大眾最想看什麼議題,進而製作新聞外。甚至也要從紛亂的各項數據中,整理並發掘夠具獨特觀點的新聞與分析稿。具有寫程式、統計軟體技術的資料記者(data jounarlist)是這股趨勢而產生的新型態記者工作。
那麼,傳統記者呢?除了跟上時代配備讓自己配備與時俱進的功能外,似乎別無他法。不能等著數位洪流來淘汰吧!
美國知名科技網站PCMag.com的總編輯丹‧柯斯塔(Dan Costa)19日在「大數據在新聞傳播上的應用」演說會上說:「我現在面試記者,最先考慮他們是否具備影音等多媒體技能,現在的記者至少要學會不怕面對鏡頭。如果記者能夠具備軟體程式技巧,懂得分析與運用大數據資料,從其中發掘新聞,那更好。總之,現在的記者必備多種技巧是必然的。」
NerdWallet's Tim Chen on Banking, Bots, and Bitcoin https://t.co/XmMyWwa2RU via @PCMag #fastfordward pic.twitter.com/9hwzG3n0su
— Dan Costa (@dancosta) 2017年10月3日
柯斯塔也強調:「大學的新聞教育的確需要培養出業界需要的具備多技能的記者。這些技能最好就業第一天就得具備,就算已經在業界工作多年的記者也必須學會。」
柯斯塔在這場由美國在台協會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合辦的演講中,點出除臉書、Google Analytics是他自己與各界常用的大數據資料來源外,他推薦自己在使用的網路流量工具Chartbeat、Buzzsumo。
他指出,Chartbeat可以提供網站動態瀏覽數據資訊,可以讓新聞內容提供者立即修改,或者再發佈更新新聞故事以吸引更多流量。Buzzsumo可以提供文章在社群平台等其他網站分享數據,因為現在多數新聞文章都不是從新聞網站被閱讀,知道文章在社群平台的人氣至關重要。
機器人寫的新聞文章,早進入閱聽大眾世界。柯斯塔表示,比較過機器人與專業記者寫的文章,他還真的沒法分辨當中的區別。目前電腦生成的文章已經被應用在財經、體育新聞領域,電腦的優點就是比人工成本低。
針對《上報》記者提問,「網路新聞媒體業者多提供免費資訊,透過的大數據或社群平台也都是免費供應訊息的。這讓人不免擔憂媒體內容付費模式可行嗎?」
針對這個問題,柯斯塔與主要來賓一時面面相覷,沒人要回答這個難題。但柯斯塔遲疑不到一分鐘,仍笑著拿起麥克風回答:「多數人不願意付費看新聞內容,新聞要大量接觸閱聽大眾還是得免費提供。部分業者可以成功經營內容付費模式,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PCMag.com為例,我們有9萬名會員,每月向他們收費1美元,但這不等於我們公司有9萬美元固定收入,還是有人願意付費,雖然不是絕大多數,但確實是一筆收入。」
柯斯塔除了是PCMag.com的總編輯、數位媒體公司Ziff Davis的資深副總裁,同時也是行動廣播節目(podcast)Fast Forward的主持人。這場活動邀請到現任雅虎台灣媒體事業部總編輯及財團法人報導者基金會董事的李怡志、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學金基金會執行長及公視董事邱家宜、《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總編輯楊之瑜與柯斯塔對談,分享大數據資料在新聞傳播應用的台灣經驗。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