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在決定讓台灣以台灣為名開設代表處之後,至今仍然遭到北京的霸凌與貿易打壓,而歐盟與美國則多番發言力挺立陶宛。中國外交部10日批評立陶宛停止「充當反華勢力棋子」,也警告美國停止打台灣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1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如何評論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和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東布洛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通話時,表示美國堅定支持歐盟和立陶宛應對中國「經濟脅迫」。
汪文斌開頭就反控美國自己才是「經濟脅迫」,並舉例「美國政府自己將1994年迫使海地軍政府下臺稱為脅迫外交的範例,2003年把303億美元軍費用途明確列為開展脅迫外交。美國不擇手段打壓法國阿爾斯通、日本東芝公司等競爭對手,脅迫台積電、三星等企業交出晶片供應鏈資料,是赤裸裸的勒索外交。」
We urge Lithuania to redress its mistakes and refuse to be used as a pawn by anti-China forces. pic.twitter.com/X2x95IZEwx
— Spokesperson发言人办公室 (@MFA_China) January 10, 2022
汪文斌痛批,「美方將中方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當舉措歪曲為脅迫,充分暴露了美國話語霸淩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汪文斌最後敦促立陶宛「不要充當反華勢力棋子」,還警告美國「打台灣牌得不償失,只會引火燒身。」
立陶宛2021年年底在台灣代表處正式掛牌之後,遭到中國全方面的打壓,包括互撤雙方使館、把大使館降級為代辦,刁難立陶宛的貨物進口,甚至刁難採用立陶宛供應鏈的歐洲商品進口,把整場外交糾紛升級到與歐洲的關係。歐盟此前曾透露可能將訴諸WTO解決,並表示力挺立陶宛。
台灣也派遣經貿代表團造訪立陶宛,並且在1月初宣布設立「中東歐投資基金」,將與立陶宛共同研究如何投資,可能涵蓋半導體、生物科技等領域。
隨著中國不放棄施壓,立陶宛無黨籍總統曾發言表示支持台灣設立代表處,只是不該以「台灣」為名,引起立陶宛政壇風暴,在各方抗議下以及美國與歐盟力挺下,並沒有成功翻轉立陶宛政策。
中國外交部批評完後,立陶宛國會議員Dovilė Šakalienė10日在推特上稱,要求台灣代表處改名將會是巨大的錯誤,首先立陶宛將會喪失信用許多年,第二是屈服於脅迫將會招來更多霸凌,第三則是立陶宛不會被判朋友。
Changing name of #Taiwanese office would a huge mistake. Huge.
— Dovilė Šakalienė (@DSakaliene) January 10, 2022
1st: #Lithuania would lose credibility for years.
2nd: giving in to coercion ALWAYS encourages the bully.
3rd: we do not betray our friends.
True face of #PRC is revealed. Shall we hold. #together
????????????????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