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腦製造商戴爾(Dell)集團預計在2024年全面停止使用中國製造的晶片,並已進一步通知其供應商必須大幅減少產品零組件中「中國製造」的部分,以在美中局勢緊張的前景下,降低「中國製造」的影響力,並實現公司供應鏈多元化的目標。
日經亞洲引述3名知情人士報導,戴爾這家出貨量目前占全球電腦市場第三大的廠商,已在去年底通知供應商,該公司未來的目標是「顯著降低」中國製晶片的使用。所謂中國製晶片不僅包括中國企業生產的晶片,還包括外國廠商在中國工廠製造的晶片,這意味著2024年之後,戴爾產品中所使用的晶片都要來自中國以外的地區。
This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old War. We will keep seeing this play out over the next decade and after a few years, will become the norm and cease to be news.https://t.co/IObLxTIIac
— Abhishek Basumallick (@a_basumallick) January 5, 2023
報導指出,戴爾的這項目標「非常激進」,該決策不僅涉及中國晶片廠商生產的晶片,還涉及外國廠商在中國工廠生產的晶片。如果供應商沒有因應措施,最終可能失去戴爾的訂單。除了晶片之外,戴爾還要求電子模組和印刷電路板等其他零組件的供應商,在越南等中國以外的國家建立產能。
戴爾對此表示,「我們不斷探索全球供應鏈多元化,這對我們的客戶及業務都有重大意義。」強調此舉是為了最好地滿足客戶與合作夥伴的需求及期望。
據悉,戴爾的競爭對手惠普也開始對其供應商進行調查,以評估將生產及組裝移出中國的可行性。戴爾和惠普等電腦廠商,過去都是向晶片製造商採購晶片,不曾擔心過產地問題。兩家公司態度的轉變令同業大感意外。
戴爾的一家晶片供應商便向日經亞洲表示,電腦有成千上萬的零組件,其生產生態在中國建立完整且成熟多年,現在戴爾因為擔心美國的政策而決定轉向「多元化」,尋求中國以外如越南等地的晶片產地。這家供應商坦言,「這不是狼來了」,而是真實的、正在發生的市場變化,且趨勢看起來是不可逆轉的。
出於對國家安全的擔憂,華府一直加重對中國晶片行業的打擊力度,不斷祭出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美中緊張局勢恐逐漸改變全球電腦供應鏈,數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指出,未來五到十年,許多電子產品的區域生產中心將轉移至印度、東南亞以及拉丁美洲等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