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俄烏戰爭爆發後,26日首度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各界對其時機選擇解讀不一,部分人士認為中國藉此營造其和平協調者的形象,但多數歐洲人士則認為,此次通話意在為日前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的爭議言論,進行「損害控制」。
英國金融時報(FT)指出,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習近平至少5度與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會面或通話,卻在各界呼籲已久、以及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透過專訪傳達邀請後,才與烏方通話,對此,中國官員表示這是北京展現推動和平立場的最新舉措,但在歐洲眼中則是為盧沙野的言論「止血」。
報導指出,由於習近平在對俄進行國是訪問後,並未接著與基輔進行交流,以平衡中國與交戰雙方的關係,因此引發西方懷疑中國的立場。許多分析人士指出,盧沙野掀起的爭議,以及歐盟將重新檢視對中國政策走向,都使北京體悟到有必要表態,才能使其在俄烏戰後的安排中佔有一席之地。
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亞太計畫中國高級研究員于潔表示,由於俄國恐難獲得勝利,因此中國希望至少能在戰後的烏克蘭保有發言地位,避免基輔全然倒向西方陣營。
中國分析人士則認為,習近平這通電話,不僅能破除西方對於北京在俄烏戰爭立場的質疑,也能藉此開闢有別於美歐的新途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王文指出,這次通話可凸顯中國是「和平製造者」、而非「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CIIS)研究員崔洪建則表示,中國不隨西方起舞,而是依照自身的步調,找出在這場衝突中的定位。
對於事態進展,俄國總統普丁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雖表示,俄方歡迎能使衝突落幕的任何發展,但同時仍強調莫斯科「實現所有既定目標」的意圖。總體而言,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與澤倫斯基的通話,代表中國正對其在經貿、先進科技與台灣、南海等爭議領域的主要對手美國發起「側翼攻擊」,藉由傳達較為中立的態度,試圖離間美歐,並向開發中國家展現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不同於美國在各地介入戰爭。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