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獲得國家巨額補貼下,中國儲能電池製造業快速發展,產能已遠超實際所需,並且面臨未來過剩更為嚴重的情況,西方相關產業開始擔憂,未來中國儲能電池將轉為出口,以低價傾銷來霸佔全球市場。
金融時報報導,民間商業情報諮詢機構CRU集團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中國的儲能電池工廠產能將達到1500吉瓦,足以生產2200萬輛電動汽車,已遠超過預計需求的636吉瓦的2倍之多。西方相關產業的高層紛紛警告,中國儲能電池產業正在仿效鋼鐵、煉鋁以及太陽能板產業的模式,透過獲得政府巨額補貼,然後以極低廉的價格擊潰競爭對手。
由雷諾(Renault)公司支持的法國Verkor儲能電池新創公司合夥人杜福爾(Olivier Dufour)指出:「我們很擔心,這和我所熟悉的煉鋁產業面臨的情況相似。」他曾擔任過跨國礦業集團力拓(Rio Tinto)的高層主管。
China’s battery plant rush raises fears of global squeeze https://t.co/UpQOt2jNd3
— FT China (@ftchina) September 3, 2023
而這項產能過剩的危機起因,則源自於預期未來需求激增,因此中國各地區都競相補貼建立儲能電池生產中心。這項熱潮甚至引發領導人習近平的擔憂,他在3月特別警告該行業注意過度擴張的風險,以及陷入產業景氣循環的可能性。當前中國一些快速成長的行業,諸如房地產和太陽能行業,已面臨由盛轉衰的情況。
CRU集團研究儲能電池與材料主管阿德姆(Sam Adham)表示,去年的中國儲能電池產能為550吉瓦,超過最終需求的450吉瓦,「許多廠商生產過剩,並且庫存不斷增加。」根據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到2027年產能將過剩達所需的將近4倍,2030年甚至達到將全中國汽車都電動化的2倍左右。
一名西方汽車產業駐中高層指出,製造商的擴張計劃完全不切實際,而且為了消化庫存,更多的企業會像當年太陽能板那樣,把產品轉往出口,從而加劇與西方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由Verkor公司起草提交給歐盟官員的一份報告,該公司警告到2030年時,歐盟500吉瓦的供應缺口可能會由來自中國的1100吉瓦過剩產能所填補。
瑞典儲能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總安德烈亞森(Patrik Andreasson)也警告,歐洲電網儲能產業特別容易受到中國出口影響。他表示,若大量進口中國的低價電池將影響歐洲的持續性發展目標,這可能會被視為一大戰略錯誤。儘管直接廉價電池可能會遭到抵制,但美國與歐盟當前推動的保護政策與激勵措施,也鼓勵了中國儲能電池製造商前往當地設廠。
例如目前已占據全球37%市場的寧德時代,正計劃向美國和歐洲擴張。寧德時代是中國唯一充分利用其工廠產能的電池製造商,並在2月與美國福特汽車(Ford)簽署協議,授權福特在密西根州的工廠使用其技術。
報導指出,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中製儲能電池產能過剩的擔憂被誇大,因為在當前中國淘汰煤炭的歷史性轉型過程中,電池將在支持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高盛(Goldman Sachs)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電池儲能需求將成長70倍。
不過,根據CRU集團分析顯示,目前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大約為55%。對此,位於英格蘭的 Rho Motion 顧問公司總裁帕那伊(Adam Panayi)指出,相較之下,歐洲儲能電池廠除非能保證高於70%的產能利用率,不然很難獲得融資。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