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總統馬英九出訪中國,並於10日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繼2015年之後再度會面,美媒指出此次會面的安排「高度不尋常」,且具政治象徵意義,同時突顯兩岸立場分歧日深的現狀,習近平不斷升高的施壓手段,最終恐使台灣與中國漸行漸遠。學者分析,北京當局除了藉此向台灣下任政府施壓,也向中國民眾傳達仍有可能統一台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曾於2008年至2016年擔任總統的馬英九,在2015年與習近平在新加坡會面創下歷史新頁,但這回選在台灣新一任總統即將就職的此刻,安排習近平再次與對兩岸關係發展抱持正面立場的馬英九會面,似可看出北京當局藉此傳達立場的用意。
報導指出,習近平在開場致詞時對於馬前總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立場表達高度評價,馬英九則在隨後表示「雖然兩岸在不同體制下發展,但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並指出「兩岸如果發生戰火,對中華民族都是不可承受之重」。不過由於習近平近年持續透過軍事、經濟與外交等手段,強化對台灣的施壓,正使得中國認同逐漸失去市場,且在今年元月的大選中,由賴清德的勝選使民進黨獲得創紀錄的第三執政任期,進一步強化這樣的發展趨勢。
總部位於比利時的「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中國問題資深分析師蕭嫣然(Amanda Hsiao)表示,中國近期各種施壓的手段,目的在於迫使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友善的立場,馬前總統的訪問則是「進一步強化了北京只和接受『兩岸同屬一中』概念台灣人士對話的立場」。
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Wen-Ti Sung)認為,馬英九已卸任多年且對台灣政治現狀影響力有限,但中國執著於馬英九,可能顯示北京當局「沒有能力找到或培養有相同地位的台灣政治人物,願意對中國採取鴿派立場。」
宋文笛表示,北京當局選在這個節骨眼是要強調台灣和中國的共同文化根源,並向台灣下任政府施壓,同時也藉此向世界各地領導人發出信號,和北京交好是一項值得的長期投資。對北京當局來說,至少目前以贏得民心來實現和平統一仍是優先選項。中國官媒播出馬習會談的影片,則是向中國民眾傳達,儘管民進黨贏得歷史性勝選,統一台灣仍有可能。
馬習二會登場之際,正值華府忙著舉辦一系列外交活動,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將主持首屆美日菲領袖峰會,而這三國對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日益獨斷感到擔憂,是促成峰會的關鍵。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