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解放軍海軍擴張的野心以及國內造船廠能量不足的壓力,美國海軍計劃在下一財政年度,納入國際造船廠進行維護工作,首次維修能量上限為6艘,而這個計劃將取決於國會是否批准。
日經亞洲報導,美國海軍部長戴杜羅(Carlos Del Toro)1日出席眾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表示:「如果我們不得不參戰,我們必須充分了們實際上可以向哪些造船廠和哪些國家派遣這些船隻,以便能夠進行必要的損壞修復。」根據目前的規劃,如果獲得國會批准,美國海軍將擴大使用外國造船廠在美國海軍艦艇上進行此類工作,並輔導這些外國造船廠獲得符合美軍標準的認證。
報導提到,在現行架構下,如果台海發生衝突,美國海軍必須將受損船隻送回關島、夏威夷或美國西岸才能進行維修,若能在距離較近的造船廠進行維修,美國將能夠將它們迅速送回戰場。戴杜羅提到,若透過外國造船廠協助日常維修,需時不超過90天,而下一財政年度則是從今年10月起算至明年9月。戴杜羅今年2月訪問了位於日本橫濱的三菱重工造船廠,而稍早他也曾赴南韓蔚山訪問當地的造船廠。
US Navy Secretary Carlos Del Toro visite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and Hanwha Ocean shipyards in South Korea to explore their shipbuilding capabilities for servicing the US Navy fleet. https://t.co/E43AZ76MIY
— Erudite Risk (@EruditeRisk) March 1, 2024
(延伸閱讀:美軍艦艇首次在印度維修 強化印美防務合作關係)
(延伸閱讀:近4成攻擊潛艦無法出海作戰美造船廠延宕影響戰力甚鉅)
美方在去年「美印2+2」部長對話期間,向印度提出由當地船廠,維修美軍船艦的建議後,同年8月「查爾斯·德魯號」運補艦(USNS Charles Drew)就成為首艘在當地造船廠進行大修嘗試的美軍船艦,隨後更在9月舉行的拜登(Joe Biden)與莫迪(Narendra Modi)領袖峰會後,雙方達成讓「印度成為維護和修理前沿部署的美國海軍資產,及其他飛機和船隻的中心」的共識。
美國海軍尋求外國造船廠協助已成為當務之急,因為美國國內的造船工業能量已顯然跟不上中國同業的腳步。報導指出,自1980 年代以來,由於法令的過度性保護和藍領階層勞動力減少,美國民間造船業已陷入停滯。
戴杜羅曾表示,美國需要5萬名或更多造船工人,才能同時滿足未來的造船和維修需求。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研究員格拉博(Colin Grabow)直言,由於缺乏規模和競爭,「美國製造的貨櫃輪成本通常比亞洲高出約4.5至5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