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5日收回「嫦娥六號」帶回地球的月球背面樣本,標誌著在當前中美太空競賽上,中國處於領先地位,這讓美國倍感急起直追的壓力,因為中國過去種種行為,似乎表露出其可能真的有在月球、火星掠奪領土的野心。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有203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2035年建立月球基地的計畫,這與當年美國與蘇聯的太控競賽迥然不同,因為當時美蘇只是發射衛星,美國成功將太空人送上月球,但本質上只是走一圈就回地球。而這次,美中都希望計畫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基地,作為探索火星的前哨。
相較於中國2013年來,已4次派遣無人探測器到月球,美國只有1次,此外,自1972年最後一次太空人登月後,如今重返月球的阿提米絲3號(Artemis 3)任務落後且預算超支,從原訂的2025年拖到2026年,但一些航太專家仍認為,後年登月的目標依然太樂觀。
美中之間的太空競爭,不只是技術,更是戰略:2017年時,中國嫦娥工程總指揮葉培建在電視節目中,將宇宙比喻為大海,「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岩島」,將2個星球比喻為中國與日本、菲律賓的主權爭議島嶼,突顯中國太空探索的競賽意味。
今年4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納爾遜(Bill Nelson)在國會聽證上表示,他確實很關注「中國可能捷足先登,並且突然宣稱領土主權,他人不得進入」的可能性,考慮到月球南極有前哨站所需的資源,讓此事尤其應受關注。
2008年時,科學家們證實,月球南極存在固態水,有潛力成為月球基地或太空人飲水之用,甚至分離出氧氣,以及可供火箭推力的氫氣。今年5月,1篇中國科學院學者發表的論文指出,採集並利用月球南極資源的能力,將成為國家威望及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象徵。
依據中美均有簽署的《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兩國都不能在月球宣稱領土主權,但該條約並未解決月球基地,密西西比大學航太法律中心主任漢隆(Michelle Hanlon)則表示,根據條約,理論上在月球建基地的那方,可設立周長100公里的界線以保護基地。
為了補充已存在近一甲子的《外太空條約》,美國2020年提出《阿提米絲協議》(Artemis Accords),建立和平探索太空的框架,包括探索活動資訊共享等;中國不願簽署協議,並指相關議題應在聯合國的架構下解決。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太空委員會(COPUOS)目前正在舉行年會,根據與會的漢隆的說法,這場會集各國航太官員的會議「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Kind of a big deal...
— Elbridge Colby (@ElbridgeColby) June 25, 2024
"Historic Moon Mission Moves China Ahead in Space Race With U.S." https://t.co/atregyjxt5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