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亞洲人比歐美人士體態更加輕盈,離肥胖問題很遠嗎?該徹底改觀了。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中心(Asian Development Bank Institute ,ADBI)研究報告,亞洲已經有10億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這已經讓肥胖成為流行病,引發的經濟代價每年高達1660億美元(約5.05兆台幣),佔整體亞洲國內生產總值(GDP)約0.78%。
ADBI報告指出,隨經濟快速發展,食物價格更低廉,亞洲人更容易過度飲食,進而引發過重與肥胖問題。過重的定義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高於25,而過胖定義是BMI達到或超過30。
Risk factors for type 2 #diabetes include:
— WHO South-East Asia (@WHOSEARO) 2017年7月19日
- Unhealthy diet
- Physical inactivity
- Obesity #Type2Diabetes pic.twitter.com/JxbvTKoHiM
ADBI長期追蹤發現,1990年亞洲約34.6%的成年人有過重問題,至2013年此比率已經升高達到40.9%。中國在同樣期間的比率由13.2%增加達到27.9%,孟加拉的同期比率從8%升高達到16.9%。
中亞國家的成年過重與肥胖人口比率也相當高,達到49.25%。相較之下,東亞、南亞與東南亞成年過重與肥胖人口比率偏低,分別是33.06%、28.85%、26.3%。
太平洋群島目前成年過重人口最多,比率高達60.6%。根據CNN報導指出,東加群島與薩摩亞群島不少人生活形態逐漸導向攝取偏多不健康、低價食物。太平洋島國地區有全球最高的肥胖人口比率,不過相關直接成本仍低於其他比率比較小的國家,這顯示各地區的醫療照護很不均等。
報告另發現,比較讓人擔憂的是兒童過重問題。2014年中國兒童過重人比率約23%,馬來西亞約22.5%。肥胖問題引發的財務負擔,以及經濟影響程度不可小覷,包括醫療照護費用、缺席工作等直接或間接成本,對於經濟與區域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ADBI建議,亞洲肥胖問題不可能再被忽視,要同時針對教育、營養攝取、運動與醫療照護的層面一起尋求平衡解決方案。在開發中國家,過重人口需要接受合併症治療,而不是體重管理。此外,醫療場所不足或設備不齊全,也無法妥善照護過重病人。
ADBI資深經濟學家赫伯樂(Matthias Helble)指出,醫療院所必須升級以達到可以照護肥胖病人的標準,我們必須想如何利用新科技對抗肥胖病,舉例來說,智慧型手機可以協助肥胖病人玩靠走路才能玩的電玩遊戲,如寶可夢(Pokeman Go)。
【編輯推薦】
【熱門影片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