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中國地方沉痾債務北京難救 民眾抗議政府欠薪有增加趨勢

洪毅     2024年11月29日 16:09:00
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沉痾,讓相關抗議事件愈發頻仍。圖為深圳市官方的深圳報業集團退休員工日前抗議高層與基層待遇不公。(取自@xiaojingcanxue)

在嚴格言論管控下,中國今年以來抗議事件仍顯著增加,除了經濟不振外,許多事件也與地方政府欠薪、拖延退休金、社福削減、公共事業萎縮有關,凸顯中國上看360兆的驚人地方債影響愈發鮮明,而北京當局能夠化解的完美辦法並不多。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的地方債數額眾說紛紜,北京當局曾表示,地方債含隱藏性債務約達2兆美元(約65兆新台幣),但經濟學界認為,真實數字應該高達7兆至11兆美元(約228兆至358兆新台幣),其中8000億美元(約36兆新台幣)的債務違約風險甚高,在一些地方的特定月份,甚至已出現當月須償還債務高於當月財政總收入的情況。

 

這導致一些地方政府無力維繫公共服務,例如河南商丘的公車因資金短缺差點停擺,甚至連大連、廣州、武漢等一線大城市,都傳出醫療系統削減支出的情事,而南達廣東汕尾,北至黑龍江伊春,分別傳出醫療機構欠薪,以及市府員工退休金拖欠而發生的抗議事件,而這些抗議事件當然只是冰山一角。

 

中國地方政府拖欠薪水已非新聞,不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根據香港非營利組織「中國勞工通訊」(China Labour Bulletin)追蹤社群媒體的發文跟視頻,今年以來,全國範圍內發生了約1200 起工人因拖欠工資或其他與薪酬相關的不滿而舉行的抗議活動,去年此類事件已超過1600 起,遠超過2022年約700起和2021年約900起。

 

 

多年以來,中國地方政府透過複查的融資機制借貸,提出各種項目「拚政績」,結果許多地方的火車站養蚊子,產業園區找不到進駐商,甚至在終年少雪的地方蓋滑雪場等,過去地方政府不帶擔心這樣的事情,因為在地產蓬勃的時候,出售土地是少數收益完全歸地方政府的項目之一。

 

 

 

 

隨著經濟成長放緩,地產業受重創,積欠驚人債務的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收益來源銳減,危機愈發顯現,為了籌錢,一些地方被迫削減支出,處分資產,多個地方傳出擴大執法力度,收取更多罰款、規費及資產扣押,甚至有地方傳出大舉查稅「倒查30年」,強迫企業補繳巨額欠稅等情事。

 

 

 

 

為了解決此問題,北京當局本月初提出債務置換計畫,透過發行10兆人民幣(約45兆新台幣)的債券,交換地方政府的隱藏債務,減輕短期舉債負擔;在外界眼中,這只是「借時間」的作為,儘管能夠藉舉債提振經濟,但對解決債務實際影響依然是有限的。

 

即使從北京當局公開的數據來看,最新的作為也只能緩解些許的隱藏性地方債,表明北京無意完全接管這些債務,但某種程度上這種作法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若地方政府不再擔心揮霍之後的風險,就會產生經濟學上的「道德危機」(Moral hazard),例如促使他們更加「大撒幣」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