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集團,與美、英等西方國家為首民主集團之間的對抗,曾使全球陷入高度緊張,卻也留下了許多流傳後世的故事,且有許多諜報小說也都將背景時代設定在冷戰時期,足見其局勢的高度複雜,令許多事件都蒙上了一層神祕色彩,根據最新解密的文件顯示,英國負責國內情報的軍情五處(MI5),曾發現已故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藝術顧問布朗特,事實上是蘇聯的間諜,但王室官員出於不想讓女王過於憂心的考量,阻止了MI5向女王揭露此事。
美聯社指出,英國國家檔案館近日公開了一批解密的軍情五處文件,其中包括了在1930年代時,與劍橋大學(Cambridge University)有關的間諜網,由於該組織成員包括了在英國核心情報機構任職的人員,使得前蘇聯能夠透過該架構獲取重要情資。
報導表示,這個間諜網的成員之一,就是英國女王藏畫的測量師、曾任MI5官員的英國皇家藝術歷史專家布朗特(Anthony Blunt),但他長年受到英國情報機構的懷疑,最後於1964年時自首,坦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利用擔任MI5高階官員之便,向蘇聯探員提供重要機密資訊的行為。根據解密文件記載,布朗特曾表示自己在坦承之後,感到心中「異常輕鬆」。
作為布朗特自首並且揭露有關情報的交換,英國政府決定讓他保有工作、受封的爵位以及其社會地位,然而這一切的發展,伊麗莎白二世很顯然被矇在鼓裡。在1972年時,女王秘書查特瑞斯(Martin Charteris)曾向時任MI5處長漢禮(Michael Hanley)表示,女王對於此事「渾然不知」,且他認為向女王揭露實情,除了增加女王心中的憂慮之外別無任何好處。
然而布朗特在1973年生了重病,英國政府擔心若布朗特過世,媒體恐因不再擔心面臨毀謗的法律訴訟而對此事大加報導,因此決定向女王揭露相關資訊。根據文件記載,查特瑞斯表示女王聽聞此事後「非常平靜且似乎並不感到意外」,並且提及布朗特「在1950年代早期似乎就已經被懷疑」的情形。最終,英國前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於1979年11月時,在國會揭露布朗特曾經擔任間諜的過往,使他的爵位遭到剝奪,但未曾面臨司法起訴,布朗特則在1983年逝世,享壽75歲。
報導指出,英國情報單位的文件通常維持數十年的機密等級,避免情報工作遭到揭露,但該系統目前正逐步走向透明化。除了布朗特之外,劍橋大學間諜網的成員之中,曾任英國外交人員的麥克林(Donald Maclean)以及伯傑斯(Guy Burgess)兩人在1951年叛逃至蘇聯,曾為英國軍情六處(MI6)效力的費爾比(Kim Philby)則在被懷疑的情況下持續在該單位任職,但在1963年1月時,在貝魯特遭到同事艾略特(Nicholas Elliott)的質問。
根據解密文件,費爾比向艾略特坦承他曾向蘇聯當局,透露投誠至英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KGB)成員沃爾科夫(Konstantin Volkov)行蹤,使沃爾科夫隨後在土耳其伊斯坦堡遭到綁架,最終被押回莫斯科並慘遭處決。
雖然坦承自己擔任雙面諜,但是費爾比也向艾略特表示如果一切重新來過,他仍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雖然我對軍情六處懷抱著極高度忠誠,不但獲得優渥的待遇,也得到許多珍貴的摯友」,但「我卻從另外一邊獲得了源源不絕的啟發」,因此費爾比也在不久之後叛逃至莫斯科,並於1988年過世。
路透指出,包括費爾比、麥克林、伯傑斯、布朗特以及另外1位名為凱恩克洛斯(John Cairncross)的前英國情報官員,其共通點是曾在劍橋大學求學,因此被後世稱為「劍橋五人組」,在1930年代開始至1950年代,利用各自的職務之便獲得英國與西方國家的機密情資,並且提供給蘇聯當局,使莫斯科在二戰期間與戰後,與西方陣營之間的對抗中獲得重要籌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