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將近3年,除了造成雙方在包括經濟、生命財產嚴重損失,並且對全球貿易形成巨大影響,在前線地帶的拉鋸戰更消耗大量資源,其中,俄軍車輛戰損估計已超過1.5萬輛,甚至迫使部分單位出現「騎馬上陣」的情形,猶如回到舊日俄羅斯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場景,俄烏戰爭前線人力、裝備耗損甚鉅的情形可見一斑。
美國媒體「富比世」(Forbes)報導,根據本周在社群平台X上所流傳的一段影像,有2名來自俄國東北部薩哈共和國(Republic of Sakha)的俄軍士兵,在滿是泥濘的烏克蘭前線,騎著偷來的馬匹奔馳,其中1人更打趣地說「你看,在烏克蘭的俄軍小夥子坐上馬背了」。
"World's second army" in all its glory. Rolling back to the times of the Russian Empire - complete with cavalry and drafting representatives of national minorities as cannon fodder.
These soldiers are from the Republic of Sakha, a region incredibly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pic.twitter.com/FNFQoioT2S
— Anton Gerashchenko (@Gerashchenko_en) February 4, 2025
報導指出,長期在地雷滿佈、被火砲標定,以及大量無人機持續逡巡的烏東前線,以及在俄國境內、遭烏軍掌控的庫斯克(Kursk)地區進行軍事對抗,使俄軍機械化單位,以每年6000輛的速率損失旗下各式裝甲車輛,且戰損速度遠遠超過後方所能提供的補充能力;根據估計,俄國軍工產業每年約可生產200輛BMP-3步兵戰鬥車、90輛新式T-90M主戰車,以及數百輛包括BTR-82輪型甲車等各類裝甲車。
對此,俄國戰地記者薩波茲尼科夫(Roma Sapozhnikov)將矛頭指向俄國軍工產業經理層,他認為「感覺起來像是那些負責向軍方提供裝甲戰鬥車輛以及戰車的人士,認為自己與俄軍以及前線裝備短缺的問題並無任何關係一樣」。
報導表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的兩年之間,克里姆林宮動用了冷戰時期的儲備,迅速且不費吹灰之力就填補了裝備的戰損,然而在戰事延續、造成師老兵疲的情況下,即便是冷戰時期所儲備的「家底」都正消耗殆盡,在社群平台X上以公開資訊進行分析聞名的帳號「Jompy」就實際走訪了三座俄軍車輛集用場,並且發現大多數的車輛已有多年未曾動用,他表示「若長時間未行駛,基本上就應被視為不堪使用的車輛」。
因此,在即便是冷戰時期的老舊裝甲車輛都開始短缺的狀況下,許多俄軍單位開始運用一般商用卡車,甚至轎車進行兵力調度,且依照車輛耗損的情況來看,恐怕不久之後就會有更多單位開始求助於馬匹。
薩波茲尼科夫表示,雖然烏軍攻擊火力也正持續衰減,但俄軍步兵單位的失去機械化能力,使其面臨大量不必要的傷亡,消息人士也向他透露被迫投入前線的民用車輛「完全是垃圾,且正在不斷殘害我們的士兵」。
即便戰損如此嚴重,報導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俄方正在輸掉這場戰爭,因為烏克蘭所面臨的窘況,恐怕比俄方更加嚴峻;烏克蘭分析機構「前線情報洞見」(Frontelligence Insight)就指出,雖然蒙受重大損失,但俄軍仍在多個前線持續取得進展,且相較於烏軍前線防禦備多力分,俄方往往能夠糾集優勢兵力取得突破,使戰事發展令人憂心。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