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持續打壓學術自由,連國外學術機構也遭殃。在中國當局的施壓下,全球歷史最悠久的學術出版社之一「劍橋大學出版社」(CUP)被迫做出讓步,刪除旗下網站上涉及中國敏感事件的學術文章。
today the axe was on the China Quarterly, tomorrow who knows. we academics should boycott CUP journals https://t.co/trdOSGN17x
— Filippo Menga (@filippomenga) 2017年8月19日
美國新聞網站Quartz報導,劍橋大學出版社表示,應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電總局)要求,已將《中國季刊》300多篇文章從其中國分站上刪除。《中國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主編普林格爾(Tim Pringle)指出,劍橋大學出版社之所以屈服,是為了避免整個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網站遭中國封鎖。
《中國季刊》一年出版四期,是國外第一份專門研究當代中國的重量級學術刊物。
来自《中国季刊》主编的声明 pic.twitter.com/1UdJreKgSj
— The China Quarterly (@chinaquarterly) 2017年8月19日
這300多篇文章大多涉及文革、六四天安門事件、西藏、新疆、香港與台灣,文章出版時間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代。普林格爾指出,劍橋大學出版社數個月前也接到類似要求,要求其下架逾1000本電子書。
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表聲明指出:「劍橋大學出版社與所有國際出版商都面臨審查的挑戰。我們證實,我們接獲中國當局的要求,於中國境內封鎖來自中國季刊的個別文章」。此舉目的在保護劍橋大學出版的其他學術及教育文章,能持續接觸到中國的研究學者。
What a disgrace! Censorship and scholarship don't mix. Boycott CUP, refuse to publish in its journals https://t.co/M5Lw1nsHeD via @FT
— Vlad Mykhnenko (@Vlad_Mykhnenko) 2017年8月19日
劍橋大學出版社坦承,考量曾有別家出版社因拒絕從命,慘遭中國直接封殺,才會選擇低頭,但強調「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我們絕不會主動進行內容上的自我審查,並且只有在整體內容恐遭封鎖時,才會進一步去考慮下架個別文章(前提是被要求如此做時)。」
Quartz引述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國學者指出,學術圈對此大感震驚。這位學者說,中國對學術自由的打壓甚為廣泛,但更令人擔心的是,目前看來中國已將黑手伸到中國境外。其中一個例子是,在雪梨科技大學(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任教的教授馮崇義(Chongyi Feng)3月準備離開中國返回澳洲,中國政府卻以對國安構成威脅為由,禁止他離境。
【編輯推薦】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