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不堪的母親抱著生氣黯淡的嬰孩、飽受驚嚇的孩子拉著身形枯瘦的父親、甚至還有少年帶著更小的幼童,這上千名的羅興亞族人(Rohingya)散布在稻田各處,多日來提著稀少的家當、跋涉泥濘的土地和溪流,許多還得拿僅剩的金錢賄賂緬甸軍人或走私集團,就只為了越過緬甸國界逃到孟加拉去
《美聯社》跟隨著這些難民,紀錄他們的故事。
「阿拉呀,阿拉!」一家人在橫渡娜芙河(Naf River)時咕噥道,河水深及肩頭,是緬甸與孟加拉的界河,突然,婦人滑了一跤,所幸沒入水中前她將嬰孩塞到身高較高的男子手中,在這緊張的一刻,男子一手抬起高舉嬰兒,一手平伸穩住身子,直到婦人從水中爬起來後,眾人才又繼續前往對岸。
對一個歷經大規模性侵與暴行對待的民族而言,這樣的恐懼大概永無了日。最新一波始於8月25日,當時「若開羅興亞拯救軍(Arakan Rohingya Salvation Army)」襲擊緬甸軍隊,導致軍方展開「肅清行動」反擊羅興亞族的村莊。
緬甸政府將責任歸咎於拯救軍,說這些人焚燒自己的住宅並且殺害居住若開邦的佛教徒才會導致暴亂。
但成功抵達孟加拉的難民說的又是另一個故事了,他們說緬甸軍方鎖定並殺害任何羅興亞人;他們聽到警告說若想活命得趕快逃離緬甸。
貝谷(Dilara Begum)坐在河岸一座土墩上,累得動也不動,懷裡的小男孩舔拭著乾皺的嘴唇,另外兩個孩子在河邊,拿著寶特瓶浸入濁黃的河水,兩人小口小口分著喝。
「好餓…」貝谷囁嚅,她已記不得上回吃東西是什麼時候了,逃難前所帶的食糧已經吃完;而且在她用4萬緬圓(約新臺幣900元)讓走私販載他們渡河後,身上錢財也所剩無幾。
娜芙河流域有數處可供橫渡,有些人給走私客錢乘坐渡船,更大膽的人就徒步涉水。若溪水比較淺的時候,許多走私客會在接近對岸時趕這些難民下水,以快點回到渡口收取下一趟費用,在這過程中驚險萬分,光是上周就有3艘木筏翻覆,至少26人淹死河中。
卡畢爾(Nur Kabir)告訴《美聯社》,他3日過河時目睹部分族人嘗試泳渡,「他們趁著深夜或清晨下水。」他說道。
在河的彼岸,孟加拉邊境守衛允許這些難民進入國境,他們視政府的無聲為默許。
「這是個展現人性之善的時候」一位不願具名的邊境衛軍說道,上級沒有授權他接受媒體訪問:「上面沒有說讓他們進來,但也沒禁止。」另一名守衛表示他會指引難民容易上岸的區域:「曾見到一個媽媽背著13日大的嬰孩,媽媽分泌不出母奶,只好餵孩子喝骯髒的河水,我當場痛哭。」
多數難民成功越界後湧入克思巴札爾縣(Cox's Bazar)的特科拿夫鎮(Teknaf Upazila,টেকনাফ),他們聚集各處:街邊、空地、甚至是田埂。即便成功逃離緬甸,聚集在庇護營的人們並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眼看前方等著的是飢荒、流離、甚至疾病傳染。
許多人在一座座1990年代搭建的庇護營中與親人重逢,有更多的人就地取材,自行在周遭用竹條搭建簡陋的棚架,當地商販藉此機會將原本75塔卡(約新臺幣28元)的竹枝漲到200塔卡(約新臺幣74元)。
孟加拉是全球貧困國家之一,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資料,在這批約12萬3千名的難民湧入前,孟加拉政府就已收容10萬名羅興亞人了,負擔沉重。包括聯難署在內的人道救援組織至今仍無法進到若開邦,所以滯留緬甸的難民人數尚不清楚。
【編輯推薦】
● 戰後最多!德國疏散6萬居民拆二戰未爆彈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