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商和消費者認為,蘋果(AAPL.O)的創新步伐正在放緩,為亞洲競爭對手搶佔市場提供了絕佳機會:這要歸功於更精進的設計工藝以及更誘人的低價。
蘋果12日發表的新款iPhone手機具有無線充電、全螢幕設計以及雙鏡頭,這些功能已在中國的華為、Oppo,以及南韓三星電子(005930.KS)的產品中普遍使用。
#HuaweiMate10 Pro 2017 First Look, Design, Phone Specifications, Price, Release Datehttps://t.co/Xjg15MHOxu#TechUpdates #Samsung #Apple
— Gaming & TechUpdates (@TechInsider26) 2017年9月21日
正當蘋果必須說服果粉們為它的高檔手機掏出近1000美元時,競爭者們在高階手機市場發難,為消費者提供類似的功能,成本卻低得多。
那些之前被認為只會靠模仿創新生產大量廉價山寨機的中國廠商,已經大幅提升了自己產品的品質,目前共享全球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在價格可以接受的手機中置入高階功能,通過促銷、廣告以及銷售等系列巧妙策略,他們成功地吸走了部分果粉。
「華為被認為是蘋果和三星的強力競爭對手,產品線包含所有價位,同時在行銷和銷售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投資」,歐洲最大電子產品零售商MediaMarktSaturn發言人稱。
她表示華為、中興(000063.SZ)、聯想(0992.HK)和TCL (000100.SZ)這4家中國手機廠商的產品,都名列MediaMarktSaturn十大暢銷智慧手機。
根據中信里昂證券(CLSA),中國手機製造商快速增長離不開國內強勁的銷量,但現在它們將40%的智慧手機出口海外,幾乎是3年前的2倍。
華為2017年上半年出口歐洲的智慧手機產量跳增逾50%。有望取代蘋果成為全球第2大供應商。
華為將在10月16日推出新款智慧手機Mate 10,還在日前於Facebook分享一段短片,自信之情溢於言表,預告自家新款的「Real AI phone(真正的人工智慧手機)」,並以小丑對蘋果解鎖新iPhone的面部識別功能進行了調侃。
Huawei Ad Teases ‘The Real AI Phone’, Mocks Facial Recognition in Clear Dig at Apple https://t.co/NmrT5Mvu8G by @waxeditorial pic.twitter.com/fhR2ohUA3L
— MacRumors.com (@MacRumors) 2017年9月18日
據悉,Mate 10這款手機具有即時翻譯、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支援的功能,這款手機也將採用全螢幕(edge-to-edge screen),價格比iPhone更有優勢。
隨著規模進階,以及硬體改善方面的扁平化,其他中國企業也在尋求攻入高階智慧手機市場。
又如小米,在9月發佈了全螢幕手機MIX 2,採用「unibody」全陶瓷機身設計,尊享版零售價720美元。此外,小米、Oppo和Vivo還與高通(QCOM.O)合作,尋求在智慧手機螢幕下嵌入超聲波感測器,改善螢幕功能。
「中國品牌的規模日益增長,並進入相同的供應鏈,零配件購買力也得到提升,加上激進的行銷方式和物超所值的產品,這些都使得蘋果的增速停滯,並消除了他們之間的差異點,」Counterpoint研究主管Neil Shah表示。
可以肯定的是,蘋果在高階手機的市場占有率仍領先中國對手,而且沒幾個專家認為果粉會拋棄iPhone X,投向華為Mate 10的懷抱。
「他們(中國手機企業)最大的挑戰,將是讓消費者覺得他們的產品與品牌,值得掏出大把鈔票」,研究公司IDC的分析師Xiaohan Tay如是說。
「蘋果耗費多年才建立起高階品牌形象,三星也是。如果多花一點錢就可以買到蘋果或三星手機,多數消費者還是願意的。」
根據瑞銀調查,在售價600美元以上的手機市場中,蘋果的市佔率為63%,華為僅3%。蘋果客戶忠誠度約為82%,華為是52%,意味這些中國企業很難調高價格。中國前三大手機製造商--華為、Oppo與Vivo的智慧手機平均售價僅為248美元,比最低階的iPhone 8還要便宜2/3。
不過專家表示,競爭的威脅確實存在,尤其當消費者開始對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的關注高於硬體功能的時候。
(編譯:鄭茵、劉秀紅、侯雪蘋、陳宗琦,審校:王穎、李爽、白雲、孫茉莉)
(本文為《湯森路透》獨家授權《上報》,請勿任意轉載 、抄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