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報》(The Guardian)6日報導,台灣代工大廠廣達(Quanta)的中國工廠遭踢爆剝削中國技職學生,以畢業條件和學習補助經費為條件,要求職業學校的實習生每日駐守工廠生產線近12小時。
香港民間團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ur,SACOM)的報告指出,如果學生拒絕,他們的補助金將被取消,甚至無法取得文憑。
台灣廣達在中國上海、江蘇和重慶等地設有工廠,負責世界前十大電腦公司的零件組裝工作。以重慶分廠為例,該廠就向宏碁(Acer)、惠普(HP)以及索尼(Sony)等筆電廠商提供了大量零組件。
《衛報》報導,有數千名修習職業訓練課程的學生被招募到廣達工廠的鍵盤、零組件等生產線上實習。
SACOM報告指出,這批年齡介在16至18歲的技職學生,占了重慶工廠近一半的勞力,並在為期3個月的實習計畫中,被要求每日工作近12小時,有時甚至連續數日不得休假,變相提供廣達「廉價且一次性的勞動力」。
獨立媒體: 【血汗iPhone】調查揭蘋果生產商每月30宗工傷 加班140小時: (SACOM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關注蘋果公司生產勞動情況的組織「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今早聯同一眾勞工團體前往尖沙咀廣東道… https://t.co/eBuBqmw0un
— finewsblog (@finewsblog) 2016年12月1日
「我們是被強迫來工作的。」一位在廣達重慶分廠的18歲實習生向《衛報》透露,學校太小,沒有足夠的空間設置額外的教室和宿舍,所以校方就強迫舊生出去實習,然後讓每年註冊的新生入住宿舍。另一名16歲的實習生甚至表示,若拒絕工作,就沒有辦法拿到畢業證書,甚至住宿和餐費等補助都會被取消。
中國的勞工法規定,工廠的實習生最多只能占全部員工的10%,然而重慶廣達的經理向SACOM調查員透露,工廠估計有超過60%的員工都是實習生。此外,工廠還會透過非法程序和校方與人力資源部門勾結,招募新的實習生。
廣達在寄給《衛報》的聲明稿中否認了上述的剝削指控,強調這是對公司不公平的指責,認為SACOM的「臥底調查員在報告中提供的資訊存在嚴重錯誤」。然而,廣達並沒有明確表示具體的錯誤內容,也未針對其他要求做出評論。華碩和索尼同樣拒絕做出回應。
惠普告訴《衛報》,公司致力於最高水準的商業行為,都有定期監督合作工廠的表現,審視他們的績效和相關法規的執行狀況,對於未達標準的單位,惠普將會採取適當措施,其中包含勒令停業。蘋果則向《衛報》表示,他們並沒有將生產線設在廣達的重慶工廠。
實習生剝削的議題自2012年開始浮上檯面。當時富士康(Foxconn)被控以學生實習為名行剝削廉價勞工之實。
SACOM的項目幹事馬浩然提到,儘管中國法規經過修改,試圖遏止這種傳統,但仍有許多工廠愛招募實習生,因為他們能提供便宜、快速又具高替代性的勞力,而對大學來說,將學生送去工廠實習不但能減少課程安排的人事成本,又不必提供宿舍,進而節省開支,使得企業和校方傾向採取這種互利的合作模式。
他也提到,即使SACOM自2012年起便開始致力根除此項問題,但情況反而越趨惡化,主因是跨國企業間的激烈競爭,促使企業欲透過降低勞動成本以提高競爭力,加上中國缺乏工會團體,許多工人缺乏管道申訴自己遭受的職場剝削。
2015年則再度傳出戴爾(Dell)和惠普旗下的製造商強迫學生實習。
中國勞工觀察(China Labor Watch)今(10)日表示,三星位在中國東莞的供應商新洋電子,僱用並剝削童工,這是該公司繼2年前違法後,再次遭揭發。 http://t.co/NuZpeLaYUb
— 新頭殼|先驅媒體 (@NewTalk_Tw) 2014年7月10日
勞資問題專家指出,中國內陸地區勞工法規的執行力比沿海城市弱,民間社會對於勞工權利的監督也做得不完善,導致剝削的情形經常出現且很少被舉發。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