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斷受極端伊斯蘭主義侵踏的法國社會遇到新課題:將孩子取阿拉伯名「寂哈德(jihad;جهاد)」妥當嗎?法國航空業大城吐魯茲市(Toulouse)官方24日就面臨到這個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該市一對夫婦將剛出世的孩子取名為寂哈德,這個阿拉伯語彙在世界常用的釋義是「聖戰(人員或事情)」。地方家事庭已受理這份案件,法官恐怕得決定那位男嬰是否能叫寂哈德。
但是「寂哈德」另有詞意,據可蘭經研究者,它還有「努力奮鬥」與「內心掙扎」之意。
現行法國民事法律並未對雙親取名設下明文限制,慣例上只要名字不影響甚至侵害孩童的未來、或受其他有效親屬反對,親屬擁有命名自由。
有疑議的男嬰寂哈德出生於8月。在那之前,得到該名字的人都被法國官方接受。
「寂哈德者(jihadists)」被用以稱伊斯蘭教的聖戰者,尤其伊斯蘭國組織(Islamic State;الدولة الإسلامية)的成員更是經常以此自稱。自2015年,法國共有230人因極端伊斯蘭分子的攻擊事件而身亡。
在2013年,法國尼姆市(Nîmes)一位名為寂哈德的3歲男孩身著寫有「我是炸彈。寂哈德,生於9月11日」的上衣。該名孩童的母親被判以1個月刑期並課以2000歐元(約新臺幣71200圓)罰金。不過法院指稱是以上衣「具挑釁爭議內容」而處以罰則,並非孩子的名字。
法國家事庭於2015年還曾受理一件案子,阻止一對父母把女嬰以知名榛果巧克力醬「能多益(Nutella)」命名。法院表明該名字恐會致使女嬰長大遭到他人揶揄,並另議把她的名字改為艾雅(Ella)。
Parents can't name their child #Nutella, French court says http://t.co/2JsIg1XRRU via @TIME pic.twitter.com/UL5RK8B8J9
— Kevin Maxwell (@kevin_maxwell) 2015年1月28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