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0日坦承,1名被控與「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IS)並肩作戰的美國公民,2個多月前被捕落網時,曾要求與律師見面,但遭美國政府拒絕。
對於司法程序正義的質疑,美國政府回應,這名被告在敘利亞戰場上被發現時稱,他願意與美國聯邦調查局談話(FBI),但是他認為「應該要有律師在場」。
這名身份尚未確認的美籍被告大約在9月12日向美方支持的敘利亞反政府軍投降,目前仍被控為非法敵軍而羈押在伊拉克(Iraq)。
以捍衛美國公民各樣憲法所賦予權利為目標的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質疑這次拘押的合法性,並聲明願意給予這名嫌犯法律諮詢。ACLU的資深律師海飛茲(Jonathan Hafetz)也向紐約聯邦法院法官庫特莰(Tanya Chutkan)抗議,美國政府的舉動無疑是陷被告於法律的「黑暗深淵」(black hole)。
同時,受理此案的法官,一再向美國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民事法庭律師威爾(Kathryn Wyer)詢問,被告是否曾要求律師在場,或有被告知他應有的憲法權利。律師當下並未回答,法官則令美國政府當天下午5點前對此做出回應。
Here's what @ACLU asked the judge tonight to ask the detainee. In sum, do you want to challenge your detention? pic.twitter.com/mgu6DuTmzl
— Spencer Hsu (@hsu_spencer) 2017年12月1日
趕在最後一刻,美方以2頁回應說明,表示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告知被告,雖然先前已被訊問,但他仍有權保持沈默,並有權請律師在場。
美方也進一步說明,「被告申明他了解自己的權利也願意與美國聯邦調查局談話,但也因自己處於新的審問階段,所以認為應有律師在場」。
後來調查機構告訴當事人,還無法確定是否能讓他與律師會面時,他表示「沒差!」且說自己是個很有耐心的人,甚至補充自己根本不想跟FBI相關單位講話,美方也因此無更進一步的訊問或執法行動。
海飛茲抨擊道,「美國政府的自白更加深了這名公民需要會見律師的需求,因為這是美國憲法所賦予他的基本權利。」他不滿的指責川普政府偷偷摸摸地將美國公民關押入牢並剝奪他維護自己權利的管道,「這就是我們現今的司法體制」。
“The government’s assertion of unchecked detention power over all Americans should terrify every person in this country,” Jonathan Hafetz, the attorney who argued Thursday against the government for the ACLU, told The Daily Beast.” https://t.co/zHWrxHKZUL
— Jeffrey Kaye (@jeff_kaye) 2017年12月1日
當天早上開庭時,威爾告訴法官,美軍在處理這個案子已「費盡心力」,只是還沒決定該如何處置這名拘留犯。威爾援引用判例說明,應給予行政體系合理的時間裁量拘留人的去留。
對於威爾的說法,法官庫特莰也詢問「政府已將人羈押了兩個半月還不夠合理嗎?」,並表示如此「不受拘束的權力」(unchecked power)非常嚇人。因此法官裁決政府須在在當天下午17時給出答案。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分別在9月29日及10月23日探視被羈押人,但並未透露雙方見面的細節。海飛茲說,ICRC探視的任務並非要為當事人取得律師協助,而且沒有跡象顯示拘留犯想要或能夠與親人聯繫,或是親人願意冒著被報復的風險為他找辯護律師。
對於這起案件,研究國家安全法的法學權威瓦拉德克(Stephen Vladeck)教授認為已讓美國政府內部陷入兩難。
他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投書時提到,「美國國防部(The Pentagon)想要司法單位(Justice Department )起訴這名男子,但司法體系也不願意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將人逮捕到案。」然而同時,「他仍在伊拉克的獄中受折磨,且除了ICRC的兩次探望,他無法與外界聯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