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於電玩遊戲,除了將影響生活,未來在臨床上恐將診斷為一種精神疾病。據《科技新時代》(Popular Science)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預計將「電玩失調」(Gaming disorder)納入其明年公布的《國際疾病分類》第11次修訂草案(ICD-11)中。
WHO一名成員波茲尼亞克(Vladimir Poznyak)說,「多數玩電玩的人並不會有這種疾病,就像多數的人喝酒不會上癮一樣。然而,在某些情況下,過度沉迷電玩就會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電玩失調」還未正式列入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且也認為網路電玩成癮「需要經過更多的臨床研究和實驗,才能正名為失調。」
據ICD-11修訂草案,「電玩失調」是一種持續或反覆的電玩行為模式,其包括線上及離線遊戲。
對此,WHO也列出3個特徵提供檢視是否患有「電玩失調」:第一,對電玩的控制能力受損,無法控制玩電玩的開始、頻率、強度、持續時間、結束和場合;第二,逐漸將電玩視為優先,勝過於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第三,儘管造成負面影響,仍然持續、甚至加劇沉迷電玩。
不過,《科技新時代》也報導,「電玩失調」並非表示電玩是一個不好或是危險的東西,電玩遊戲也可以視為有效的學習工具。
日內瓦大學教授巴維拉(Daphne Bavelier)指出,適度玩電玩遊戲能夠強化手眼協調、增進問題解決能力、釋放壓力及與人們形成連結等等。
《科技新時代》指出,人類之所以會上癮,是因為大腦的獎勵機制作用。事實上,任何物質或活動,只要滿足人類的欲望,就會觸發大腦的獎勵中心進而釋放多巴胺(dopamine),促使心情愉悅。
因此,只要將令你沉迷的電玩,轉為「沉迷」對身體有益的運動、或其他健康的休閒活動,大腦同樣會釋放多巴胺,同時也能戒掉過度玩電玩遊戲。
儘管醫學界對沉迷電玩是否為一種疾病仍意見分歧,但人類逐漸沉迷於電玩的時間仍然令人驚訝。據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一項統計指出,在500名電玩遊戲者中,就有10%的人一天花上12至24小時在電玩遊戲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