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生前最後訪談 揭秘中子星相撞重力波

李宜杰    2018年03月27日 16:07:00
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湯森路透)

2017年10月,科學家興奮宣布,首度觀測到2個密度極高、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中子星相撞產生重力波及光,驗證了愛因斯坦生前在廣義相對論中提出重力波以光速傳播的預言。

 

這項突破令科學家為之振奮,除了在中子星的合併中觀察到「時空漣漪」,更發現中子星碰撞或許是宇宙中創造黃金、鉑的唯一方式。

 

英國廣播公司(BBC)科學記者高許(Pallab Ghosh)26日發表文章,記錄2017年10月曾訪問已故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生前對於這個人類重大突破的看法,霍金說,「宇宙中,一個全新的觀測窗口將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而現在,人類正揉著眼睛、豎起耳朵,聆聽來自重力波的聲音。」

 

霍金一生致力研究宇宙學。(美聯社)

 

 

 

 

「宇宙距離尺度」的第一步

 

霍金說,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透過電磁輻射觀測到重力波來源,同時也證實了中子星相撞的確會產生時間極短的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GRB),並為人類在宇宙學中帶來新的距離測量方式。

 

「電磁輻射能夠提供宇宙中確切的位置,同時發生紅移(Redshift)現象。而重力波則能帶來光度距離(Luminosity distance),透過結合以上方法,就能發展出用來觀測距離『宇宙距離尺度』的第一步。」霍金說,「這是人類一個真正的里程碑。」

 

此外,霍金指出,中子星的密度遠遠高於人類在實驗室中所能創造的程度,透過電磁輻射,能夠觀察那些無法人工製造的高密度物質。

 

 

 

解釋黑洞的形成

 

霍金說,「在過去,黑洞來自於2個中子星的碰撞只是一個理論,如今,卻可能透過觀測得到驗證。」他認為,中子星合併能製造一個自轉、且超大質量的中子星,最後坍塌成黑洞。此外,透過仔細地分析以及超級電腦的運算,就能在觀察黑洞的動態及伽瑪射線暴上有更多突破。

 

「重力波也能幫助人類了解時空與重力的運作,帶領人類領悟我們今日的宇宙。」霍金指出,重力波觀測可以讓製造一個高動力的重力場域,以驗證、測試廣義相對論。

 

不少人認為應修改廣義相對論刪除暗物質(dark matter)、暗能量(dark energy)的存在,「或許重力波觀測能創造修改廣義相對論的契機。」

 

霍金與黑洞燈。(美聯社)

 

 

中子星相撞真的能製造黃金嗎?


「是的,中子星的碰撞的確是產生黃金的其中一種方式。但黃金同樣也能透過超新星(Supernova)中的快中子捕獲過程(R-過程)產生。」

 

霍金說,黃金不只在地球、甚至在到處都很稀有,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鐵元素中的核子束縛能(Nuclear Binding Energy)達到頂峰,導致一般情況下極難產生這麼重的元素。「此外,為了形成像黃金一樣穩定的重核,核力還必須克服強大的電磁相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