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預測,中國首座太空站「天宮一號」將於近日墜入地球,約8噸重的天宮一號高速通過大氣層產生的高溫時將被燒毀,但部分機體或許有機會「存活」!
天宮一號墜回地球 時間大約在4月1日 https://t.co/t5EtNY8hLP pic.twitter.com/fCKamxNwgC
— 中国民报 (@chinaminbao) 2018年3月28日
歐洲太空總署認為「天宮一號」會在 3月30日和4月2日重返地球,至於墜毀地點則難以預測,應該會落在北緯 43度和南緯 43度之間,包括台灣、日本、中國、美國、歐洲南部、紐澳等地區都在此範圍內。
1997年,一名女子據信遭三角洲運載火箭(Delta rocket)擊中肩膀卻毫髮無傷,而她被認為是目前唯一一個被太空船殘骸砸到的人。
至於被天宮一號殘骸擊中的機率基本上是幾近於0,所以不必擔心:地球70%被水覆蓋,而航道經過的土地上居住人口也相對稀少;另外,就尺寸來說天宮一號是墜毀的太空船之中,體積大小排名的第50名,其中也沒有因為這些太空船墜毀而造成任何傷亡。
也就是說,若天宮一號殘骸真的墜落到地球表面,也不大可能擊中任何一個人,更不用說是剛好擊中你了!不過因為中國從未公開天宮一號的設計細節,所以很難斷定會有多大部分的機體能存留下來。
西雪梨大學法學院院長弗里蘭(Steven Freeland)表示,根據1972年頒布的《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for Damage Caused by Space Objects),發射太空物體的國家須為所造成的損害負責;若天宮一號墜毀造成損害,中國必須負責。
《外空物體所造成損害的國際責任公約》至今僅在 1978年蘇聯「宇宙-954(Космос-954)」軍事衛星墜毀時行使過一次,由於「宇宙-954」為核動力衛星,墜毀時造成加拿大核輻射污染,加拿大當時求償600萬加幣,最終蘇聯僅賠償300萬加幣。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座太空站,2011年9月從內蒙古自治區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被喻為中國實力日漸增長的「有力政治象徵」。
雖然發射時為無人太空艙,但天宮一號實際上被設計為可居住的,也有太空人成功進入天宮一號,其中包括2012年的中國女太空人劉洋。
2016年中國官方證實天宮一號已失去控制。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26日指出,截至25日為止,天宮一號目前仍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里的軌道上,整體結構完整,其軌道逐漸下降,即將墜入大氣層,結束7年的太空之旅。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