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考察隊在太平洋東南海域發現了大面積的稀土沉積,粗估面積達150萬平方公里,這是國際探測考察隊伍首次於太平洋東南海域發現稀土沉積,也刷新了中國稀土探測的紀錄。
中国科考队员近日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这一发现刷新了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调查研究的新纪录。中国科考队已在东南太平洋深海盆地内初步划分出了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积区。 pic.twitter.com/yZkaacDu5R
— 北方的狼 (@VerochkinaY) 2018年4月1日
根據中國大洋協會的聲明,中國科考隊員近日在太平洋東南海域發現了大面積的富稀土沉積,探測隊隨即在太平洋深海盆地內劃分出了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
據悉,探測考察隊員搭乘「向陽紅01」探測船首次在這個海域進行海洋綜合科學考察,屬於中國環球海洋綜合科學考察第五航段暨中國大洋46航次第四航段科考作業。
根據首席科學家石學法的說法,探測隊員在太平洋東南海域中約26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深海盆地進行海洋地質調查和環境綜合考察,除了發現大量的稀土沉積之外,還採集了沉積物、海水樣本以及淺地層剖面、水文氣象和生物化學等資料。
探測隊員利用相關儀器對稀土沉積物樣品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該區深海黏土中的稀土元素含量高,已達到「成礦」條件,顯示在太平洋東南海域的海盆內沉積物中具有非常高的稀土成礦。
石學法指出,探測隊在太平洋東南深海盆地內已初步劃分出面積約150萬平方公里的富稀土沉積區,這是國際上首次在東南太平洋海域發現大範圍富稀土沉積,也創下中國探測的新紀錄。
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中國是繼美國後第二個調查深海稀土資源的國家,自2012年開展深海稀土資源調查研究以來,中國已陸續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初步劃分了4個富稀土成礦帶,並提出全球12個深海稀土資源潛在調查區。
稀土金屬,或稱稀土元素,是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鈧和釔因為經常與鑭系元素在礦床中共生,且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故被認為是稀土元素。
鉕除外的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蘊藏量相當高,其中,鈰在地殼元素的蘊藏量中排第25,占0.0068%(與銅接近)。稀土元素並不稀有,但由於兩兩一起生成合金的特性,同時,稀土元素在地殼中的分布相當分散,因此少有稀土元素集中在容許商業開採的礦床。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