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真正的隱憂:近4億的老化人口

許羽君    2018年04月15日 16:09:00
中國經濟學者李揚。(取自博鰲論壇官網)

近日,中國經濟學者、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2018博鰲論壇」分論壇「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與債務風險」中,提及人口問題才是對中國等新興國家長程經濟發展的威脅,並表示中國「人口紅利」優勢已不復見。

 

李揚為中國著名資深經濟學者,曾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也五度獲得素有中國諾貝爾經濟學獎之稱的「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2016年已邁入老年社會

 

經濟學者李揚臆測,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將受限於「人口老化」問題。

 

李揚於會中表示:「除了資本外流、債務風險等近年被大家廣泛提及的風險,人口老齡化、撫養比太高等人口問題,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的真正問題」。

 

李揚的推測不無根據。

 

根據中國民政部最新資料「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指出,截至2016年底,中國65歲以上人口已達1.5億,占總人口10.8%,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反映出「人口紅利」時代已結束。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比重。(取自中國民政部網站)

 

控制人口為加速科學發展

 

《網易新聞》指出,中國人口老化問題是1979年「一胎化政策」帶來幼年人口減少所致。

 

咸認一胎化政策實際受到1957年中國著名人類學者馬寅初的「新人口論」節育建議影響,該理論認為「人口控制」讓社會需要扶養者減少,使勞動人口進入市場,既能加速科學和工業的發展,也能累積資本,遂成為一胎化政策實施的理論基礎。

 

中國江西省計畫生育宣傳牌。(取自影片)

 

過去中國政府認為人口過剩而厲行一胎化政策,卻未看出人口老化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2015年就曾報導指出,2000年,中國出生率僅存1.2%左右,高齡化問題已浮上檯面,報導中還訪問了當時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劉捷玉,他表示中國官方宣布「開放二孩」政策晚了點,政府允許已有獨身子女的父母可再生第二胎,不過只有5%至10%的人能生育,他質疑實際效益不大。

 

扶養成本高

 

儘管2016年中國開放「全面二孩」政策,高額的扶養成本又再度成為年輕世代不敢多生的主因。

 

《網易新聞》援引《中國青年報》調查顯示,77.2%的受訪青年稱,孩子扶養成本會影響自己的生育決策;77.7%的青年認為生育第二胎的成本高,雖然中國人口仍然龐大,不過由於高齡化社會已無法應付勞動力需求。

 

李揚透過博鰲論壇呼籲中國政府正視「人口老化」問題,《網易新聞》也表示,也許人口結構老化尚未顯著影響經濟發展,使得多數人聚焦於短期風險,然而人口問題帶來的長遠影響,才真正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