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嘉宏審,製表)美敘鏖戰事件簿 

李宜杰    2018年04月26日 18:12:00
敘利亞政府軍揮舞伊朗、俄國、敘國國旗,抗議美英法13日聯合空襲。(湯森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美東時間13日晚間宣布率領英法聯軍,轟炸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Damascus),中東情勢再次升溫。事實上,敘利亞內戰至今邁入第7年,因美國插手、俄國介入引發敘國烽火的行為不只一樁,以下是《上報》為讀者整理,近年來的美敘鏖戰事件簿。

 

圖為大馬士革因戰亂而斷垣殘壁。(湯森路透)

 

 

2015年俄國出兵轟敘利亞 打響美俄角力

 

根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在2011年敘國內戰爆發初期,採取較為溫和的態度,避免與敘國總統阿塞德(Bashar Assad)正面衝突,因此大多時候以西方世界陣營之首自居,軍援敘利亞溫和派反政府軍「敘利亞自由軍」(Free Syrian Army,FSA)以推翻阿塞德。

 

然而,隨著反政府軍軍備不足、民兵訓練未達預期效果,除讓阿塞德政權獲得喘息,也讓激進聖戰(Jihadi)組織中的「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IS)有機可趁,趁亂割據敘利亞多個城市。

 

位於敘利亞古城阿夫林(Afrin)的敘利亞自由軍。(湯森路透)

 

 

2014年,隨著IS逐漸占領伊拉克、敘利亞東北部建立政權,美國開始意識到IS勢力的擴張,並轉將消滅IS列為敘利亞政策的優先任務,並派遣美軍在當地擔任顧問支持地方反政府軍,收復遭IS奪走的據點。

 

然而,就在美俄看似「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之際,孤立無援的阿塞德政權獲得了俄國、伊朗的撐腰。2015年9月30日,俄羅斯正式介入敘利亞內戰,出動戰機轟炸中部大城荷母斯(Homs),儘管俄國宣稱是為了防止伊斯蘭恐怖分子擴張,但明目張膽向政府軍輸出武器、整修空軍基地、甚至攻擊「敘利亞自由軍」,更展現了俄國發展地緣政治、不讓美國專美於前的決心。

 

自此,美國開始改變態度,除了軍援敘利亞庫德族、反政府軍協助防止IS勢力擴張外,也透過數次空襲,抵抗來自敘利亞政府軍的挑釁侵略,並打響美俄在中東地區的角力戰。

 

圖為敘國中部大城荷母斯。(湯森路透)

 

2017年為敘利亞民主力量與IS交鋒最為激烈的一年,圖為拉卡。(湯森路透)

 

 

2017年美敘交鋒最激烈


2017年5月18日,美俄當時在敘利亞多處設置了「非交戰區」,禁止武裝力量進入以維護敘利亞難民的生命安全。然而,就在敘利亞與伊拉克、約旦間的邊界地區坦夫(Tanf)一處非交戰區,親政府軍竟擅闖駐紮軍營,並無視警告駕駛坦克向美軍前進,隨即就遭到美軍以F-22戰鬥機空襲擊毀。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與親敘利亞政府軍之間的首次正面交鋒。

 

同年6月也發生了多起衝突事件。6日,60名武裝政府軍襲擊坦夫一處由美軍建立為了打擊IS的敘利亞民兵培訓基地。美國官員宣稱,軍隊受到攻擊後隨即展開轟炸回擊,並摧毀2座大砲、1枚防空系統與1輛坦克車,同時質疑政府軍疑似有伊朗在背後提供軍援支持。而不到3天,也有一架疑似由敘利亞政府發動的無人機,攜帶武器飛往位於坦夫的美國聯軍部隊。美軍在高度警戒後,在無人機尚未攻擊前就以F-15E戰鬥機擊落。

 

坦夫位於敘利亞(左)與約旦(右)邊界。(湯森路透)

 

 

不過,讓美敘緊張情勢來到最高峰的,莫過於6月18日發生的「拉卡空戰」。這起事件發生在敘利亞的拉卡省(Raqqa)西方,導火線為聯軍部隊所支持的打擊IS起義軍「敘利亞民主力量」(SDF)遭到敘利亞政府軍空襲,釀多人受傷。

 

當時美軍接獲通報後,隨即派出F/A-18 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巡弋拉卡省,孰料政府軍卻以「打擊IS」為由再次駕駛Su-22戰機投擲炸彈,於是美軍就以「維護盟軍安全」為由,擊落這架Su-22戰機。

 

2018年2月7日,同樣也發生了類似的大規模軍事衝突。《美聯社》報導,政府軍旗下一支500人的武裝部隊,乘著坦克、飛彈發射器和大砲轟炸駐紮代爾祖爾省(Deir el-Zour)東部的「敘利亞民主力量」與美軍顧問。美軍隨後發動空襲反擊,造成約100人死亡,甚至有俄國軍事人員也於空襲中罹難。

 

圖為F/A-18 E「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右排)。(湯森路透)

 

 

2起空襲報復敘國化武攻擊

 

而除了美敘之間的交鋒外,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於上任後至今針對阿塞德政權疑似動用化武攻擊平民,發動2起空襲報復。第一起發生於2017年4月4日,敘利亞政府軍疑似以毒氣炸彈攻擊伊德利卜省(Idlib)北部城鎮罕謝宏(Khan Sheikhoun),造成近90名平民死亡,其中包括31名兒童。

 

這起事件震驚國際,也讓不斷高呼「敘利亞內戰不是美國的問題」的川普罕見指責,稱敘國政府的暴行「跨越了非常多條紅線」。4月6日,川普正式下令軍方採取行動,針對敘利亞一座空軍基地,由「沙伊拉特空軍基地」(Shayrat Airbase)發射59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摧毀多架飛機、機棚與燃料庫。

 

2017年4月,「沙伊拉特空軍基地」發射59枚「戰斧」飛彈。(湯森路透)

 

 

近日同樣引起高度關注的是,美國於2018年4月13日晚間宣布率領英法聯軍,轟炸大馬士革(Damascus)等地,以報復敘利亞7日傳出政府軍疑似使用沙林混合氯血腥屠村,釀70餘人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事實上早在2013年8月,阿塞德就曾針對大馬士革東古塔區(Eastern Ghouta)發動大規模的化武攻擊。敘利亞人權觀察站(Syrian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曾提出驚人數字,當時有近1300多人不幸遇難。

 

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原強烈控訴敘國使用化武是嚴重跨越了「紅線」(Red Line),卻因受到當時國內聲浪反對干預內戰,因此並沒有使用巡弋飛彈,僅要求敘利亞當局交出並銷毀所有化武,並立即加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然而,多年前的「無作為」後來遭到川普及共和黨大肆抨擊「軟弱」,也被認為是歐巴馬政治生涯上的汙點。

 

圖為杜馬鎮遭化武攻擊的孩童。(湯森路透)

 

 

敘國政府軍曾遭「誤炸」 美軍道歉

 

然而,美國也曾在美敘交鋒上有過「失誤」。2016年9月17日,美軍在敘利亞東北部發動空襲,原為瞄準據傳為IS基地的代爾祖爾,卻誤炸敘利亞政府軍陣營,造成90名敘利亞政府軍死亡。

 

美國中央司令部(USCENTCOM)隨後也發布聲明承認錯誤,表示美軍在接獲俄羅斯回報轟炸目標為敘利亞政府軍時,有「立即停止轟炸」,並稱整起事件為「人為疏失」。這起「誤炸」事件是在普京2016年宣布達成停火協議後僅一周,也讓當時曾露和平曙光的敘利亞,再次染血。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