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涉嫌非法挪用臉書(Facebook)使用者數據事件進入白熱化階段,英國當局命令劍橋分析交出現存數據中,所有合符美國選民資格的公民個人數據、訊息,以及公司是透過什麼途徑獲得數據及使用情況,若拒絕遵守,劍橋分析將面臨刑事起訴。
英國資訊委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issioner's Office, ICO)4日宣布了這項具標誌性的判決,同時開啟了2億4000萬美國公民能合法向劍橋分析索取數據的機會。2018年3月,美國傳播學教授大衛卡羅爾(David Carroll)向倫敦高等法院提告,指他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前,發現劍橋分析在處理美國選民的數據,但作為美國公民,他無法以美國法律要求獲取英國公司數據,若在英國本土則可根據《英國數據保護法》(UK Data Protection Act)提出訴訟。
儘管劍橋分析在答辯時拒絕卡羅爾要求,並駁斥卡羅爾根據保護法來索取「主體存取要求」(subject access request),是「猶如神學士(Taliban)躲在偏遠山洞中」的鬼崇行為。但ICO回絕了劍橋分析的法律觀點,並批准卡羅爾有權獲取相關資料,命令劍橋分析的母公司SCL Elections於30天內必須交出數據或提出上訴,否則將面臨刑事責任。
Cambridge Analytica has been ordered to release all the personal information and data it has on an American voter, opening the way for as many as 240 million U.S. voters to request their data back: https://t.co/hPt8T69rR3 pic.twitter.com/jaTwCfHdty
— CBS News (@CBSNews) 2018年5月5日
卡羅爾表示,這項判決將是劍橋事件一個標誌性的時刻,「這應該可以撥開雲霧,了解清楚劍橋分析究竟如何獲得數據,以及對我們數據『做了什麼』,謎團將會被揭開」;「我期望是次判決能有助包括美國、英國甚至加拿大對劍橋分析作出的調查及釐清疑問,這將是一個重大突破。」
Help us #TakeBackOurVoterData and get answers from Cambridge Analytica in British court. Pledge to our legal fund. https://t.co/9nhY7GO1v9 pic.twitter.com/otNqvguVGe
— David Carroll ? (@profcarroll) October 26, 2017
卡羅爾又形容,該公司在答辯時竟將選民比喻成恐怖分子無異,證明它並非普通的分析公司。一間英國公司竟在處理美國人數據,促使他排除萬難對劍橋分析作出法律行動。
而協助卡羅爾的數據專家保羅(Paul Dehaye)亦指出,數據犯罪是真正犯罪的行為,但這間公司一直迴避記者問題藉以置身事外,現在的判決証明他們是有法律責任,要為他們所作所為承擔法律後果。
而事實上,劍橋分析曾聲稱推有2億4000萬美國人的資料,如果他們拒絕遵守卡羅爾的進入數據庫的要求,他們將面臨整個美國的選民的集體訴訟。
「真沒有想過,我的個人數據會是從臉書流出,並推斷各種各樣的分析,然後用在政治上」這次訴訟主角卡羅爾正是劍橋事件中的關鍵人物。
2016年1月,對私隱「非常執著」的他想清理臉書上的個人訊息,但竟發現個人訊息被遠在英國的公司所搜集,並未經他同意挪用他的臉書貼文及留言,分析他在美國總統大選上投票傾向,並根據結果創造了一份評估報告,卡羅爾直言「劍橋分析可能比妻子更懂我」。
但「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劍橋分析母公子SCL Elections 也不是省油的燈。
劍橋分析2日分別在英國及美國聲請破產,並以「因媒體圍攻威脅所有客戶為由」關門大吉,位於紐約的辦公室亦人去樓空。但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調查發現,在劍橋事件爆發後,SCL高層成立一間「Emerdata」的新公司,頗有「借屍還魂」之意。
This is an embarrassingly effective tactic. Let’s not allow this rebranding to wash public memory. #CambridgeAnalytica https://t.co/3Z5a4XcXWx
— ashley yates (@brownblaze) 2018年5月6日
事實上,ICO雖然命令SCL交出美國選民資料,亦明確表示公司破產不能逃避法律問題,但若SCL將ICO命令視而不見,ICO將進而要求SCL交出數據庫的密碼,但問題將涉及檢視數據庫內所有資料,包括非美國選民,以至從世界各國搜集的個人數據私隱問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