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傳出遭殺害的俄羅斯記者巴欽科(Arkady Babchenko);30日,巴欽科卻現身烏克蘭安全部門(Sluzhba Bezpeky Ukrayiny, SBU)的記者會,並解釋為了抓出意圖刺殺他的嫌犯,與烏克蘭當局合作演一齣戲。
但在記者會結束後,仍有不少疑點待釐清,因此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整理了關於這齣戲的各方看法。
Russian journalist Arkady Babchenko describes how his death was staged - he says he rehearsed how to fall as though he'd been shot, and put on a shirt that already had bullet holes in it https://t.co/HPSl2YVCxV pic.twitter.com/9gOZmD693A
— CNN International (@cnni) 2018年5月31日
29日晚間,烏克蘭當局聲稱巴欽科於基輔(Kiev)遭俄羅斯謀殺,消息傳出的20個小時內,不少巴欽科的朋友、同事和記者們都在為他哀悼,但30日時,巴欽科卻現身於記者會上,並解釋SBU發現莫斯科的一個組織策劃謀殺他,因此他決定配合演出這場「謀殺鬧劇」。
SBU則稱,一位中間人雇用了一位退休軍人執行謀殺事件,現在已經將該名嫌犯繩之以法。
由於「謀殺鬧劇」震驚世界,巴欽科更於31日的記者會上描述,自己是如何被抬上擔架送入停屍間,到達停屍間時,巴欽科起身洗了個澡、換件衣服並觀看電視上有關自己的「死亡報導」。
SBU的做法也引來批評,指責SBU敗壞新聞界,並為俄羅斯免費做了宣傳。
Here's why Russian journalist Arkady Babchenko faked his own death. pic.twitter.com/Fa3cNC6j8j
— Al Jazeera English (@AJEnglish) 2018年5月31日
先前,俄羅斯安全部門曾參與政治謀殺,像是2006年以輻射茶葉暗殺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中校利特維年科(Alexander Litvinenko)。
但這次的謀殺案並無證據證明與俄羅斯有關,也無法得知是誰策劃了謀殺以及中間人的身分,但自31日的記者會中得知,巴欽科的妻子自始至終都參與其中,在外界認為巴欽科死亡時,她知道丈夫還活著。
Colleagues of Russian journalist Arkady Babchenko had gathered to watch a police press conference, where they expected to be briefed on his murder. Then they saw he was actually alive. https://t.co/OaAfs1hTY1 pic.twitter.com/kPusb7mMZl
— CNN (@CNN) 2018年5月30日
事件發生後,烏克蘭當局並未多做表示,而是讓烏克蘭駐倫敦大使館來捍衛此次行動,他們表示,烏克蘭需要採取「非正統方式」來對付俄羅斯正在進行的「跨界戰爭」,也就是導致克里米亞(Crimea)被併吞,以及遭克里姆林宮秘密接管烏克蘭東部土地。
大使館表示:「由於此次的秘密行動,記者得以活命、意圖暗殺者遭到拘留,且該組織也才得以被發現。」
對於外界的批評,巴欽科感到十分厭惡。
31日記者會前,巴欽科發文道:「上帝,死亡真的太無聊了。」他還承諾當他96歲時,要在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的墓碑上跳舞並死去,且要開著艾布蘭坦克上莫斯科的特維爾大街(Tverskaya Street)。
對於英國記者質疑他的作為是否弊大於利,巴欽科於臉書上對該名記者飆罵髒話,並表示:「如果你想做些有用的事,不如給我一本英國護照以及英國庇護,這樣你就有資格就我該如何營救自己,給我和我的家人上一堂課,真是頭聰明的驢子!」
Arkady Babchenko, the "Lazarus" of Kiev writes: "dear press of Britain! Go f*ck yourself, ok? And if you want benefits - then provide a British passport and protection. After that, you can teach me, how to protect my family. F*cking smartasses." pic.twitter.com/e1ioIRjc1F
— Bryan MacDonald (@27khv) 2018年5月31日
各國政府並未對巴欽科「死而復生」致意,但卻不解烏克蘭戲劇性的策略。德國外交部長馬斯(Heiko Maas)表示,這起事件引起不少問題,而他會在到訪基輔時試著得到解答;另外,俄羅斯外交部表示,很開心巴欽科還活著,並暗指烏克蘭對記者而言是個危險的地方。
媒體機構與記者對於該事件的反應大都是負面的,他們認為,該事件會讓俄羅斯和其他不擇手段的政府,將真實事件包裝為假議題。
「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Journalists,IFJ)則稱,無法接受巴欽科的「謀殺鬧劇」,主席樂祿世(Philippe Leruth)抱怨:「透過此次錯誤的新聞傳播…烏克蘭當局嚴重損害了訊息的可信度。」
Arkady Babchenko is still alive and can continue to exercise his profession as an outspoken journalist: this is great news, the statement says, citing IFJ #President Philippe Leruth. https://t.co/AbKEeH39lg
— Spectrum News (@ProNewsViews) 2018年5月31日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