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0萬人於英國脫歐公投兩週年的6月23日參與倫敦反脫歐示威遊行,要求針對英國與歐盟脫歐協議進行二次公投。一份新民調也指出,有48%受訪者希望對梅伊(Theresa May)政府與歐盟協商的脫歐協議進行公投,25%受訪者反對。
「我們不想離開歐洲,(現在的談判)是絕對瘋狂的。」手執英國旗,反對脫歐遊行人士稱,「我們應該要與歐洲站在一起」。數萬民眾由帕摩爾(Pall Mall)遊行至國會大樓,沿途叫喊口號並高舉標語。領導遊行隊伍的96歲的二戰老兵古德(Stephen Goodall)表示,「當我看著西敏寺政客們為他們狹隘的目的如此奮力切斷一些連繫,我感到羞恥與絕望。」
示威抗議橫跨多個政黨支持者,包括親歐的保守黨支持者、工黨以及自由民主黨人士。部分工黨議員亦參與這次活動。
部分示威者在遊行期間大叫「傑瑞米柯賓(Jeremy Corbyn)在哪裡?」向工黨的領導層施壓,要求英國最大反對黨的黨魁表態支持反對脫歐。柯賓本人正在訪視巴勒斯坦難民營。
傾向左翼及主張社會主義的柯賓,對英國脫歐立場不清。今年2月柯賓發表演說指,英國應留在關稅同盟區以及單一市場,以及爭取英國繼續留在部分的歐盟機構,但始終不肯對是否反對脫歐作出表態,在是次遊行中,柯賓以及工黨亦保持觀望,僅有少部分工黨議員參與活動。
Like many people, today is my first march. The divisive narrative of Brexit does not represent this country. There is strength in unity. I'm British, I'm European and I'm proud to walk with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today. ?? ?? #StopBrexitSaturdayhttps://t.co/UbjdNgCHPb
— Ben Fox #FBPE (@bmf1g10) June 23, 2018
遊行舉辦單位「人民的選票」(The people's Vote)代表指出,種種跡象可見社會對英國脫歐的意見分岐,顯然不是政府所表示所形容「經已達成共識」。首相梅伊在脫歐程序的所作所為為讓市民感到憤怒,而隨著工業界或商業龍頭相繼發聲,要求英國保證不會因脫歐而同時中斷雙方的經濟關係。
另一方面,前內閣成員、經濟學家與企業領袖等60人透過聯名信敦促梅伊做好在沒有達成協議的情況下脫離歐盟的準備,未來可以採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貿易規範。信中要求梅伊應警告歐盟,他們「頑固且懲罰性的立場」無法阻止英國脫歐。
作為歐盟的成員之一,英國貨品亦屬歐盟關稅同盟的一部分,可在歐盟是場內自由流動。退出歐盟關稅同盟,意味「英國製造」未來將以外國貨品所來待進行審查及徵收關稅,或打擊英國出口經濟。
面對英國未來脫歐後經濟分水嶺,愈來愈多的企業作出反對脫歐的表態,包括在英國均有製造業務的法國飛機「空中巴士」以及德國汽車製造商「BMW」。而歐洲各大房車廠商將會在本週舉行會議,共同關注英國脫歐帶來的經濟衝擊。有廠商代表指出,公眾擔憂持續醞釀中,擔心英國企業的退場會令歐盟競爭者得利。「在英的海外企業受影響不會動搖歐盟各國本土的經濟,反之對英國經濟卻構成沉重的打擊。」
保守黨籍的前英倫航空老闆布魯克勳爵(Lord Glendonbrook)認為,英國當局遲遲未能確定與歐盟免關稅協議,等如英國送了一個「大禮」給歐洲的商業競爭者,政府持續在議題上爭論不休,持續的分裂最終將英國推進一潭惡水之中。
「英國在歐洲公司的供應鏈上擔當很重要的角色,若然退出關稅同盟的協議,雙方公司的商業製造必定經過一重重的條文審查,英國與商業公司是否能付上這些沉重的代價?」
布魯克勳爵指出,「就空中巴士而言,他們的機翼部件是由英國廠商所製造,我們擁有十分關鍵的業務,我們這個改變,無疑是給歐洲廠商一個大肥肉,令他們借故撤回到歐洲生產元件,BMW也說過類似的話了。」
面對社會巨大的爭議,政府面對回應可謂模稜兩可,唐寧街發言人回應記者提問僅給官式答案,「政府努力達成脫歐人民所冀望,努力確保我們在非歐盟成員的將來繼續一片光明。」
不論脫歐公投以及往後啟動的脫歐程序,英國對脫歐事務爭議聲音持續不斷。
2016年6月23日的脫歐公投,贊成脫歐以51.9%些微壓倒48.1%留歐派,公投結果通過震驚國際,時任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更辭職承擔責任。2017年梅伊啟動脫歐程序,預計2019年3月正式脫歐。(愛中國大勝美國 佛州移民的中國公民夢)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