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海嘯】遺體暫置街道、通訊待恢復 160萬人受影響

楊穎婷    2018年10月01日 13:01:00
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9月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5強震,搜救團隊在倒塌的建築物中進行搜救,徒手挖掘瓦礫殘骸尋找生還者。(美聯社)

印尼蘇拉威西島(Sulawesi)9月28日下午發生芮氏規模7.5強震,許多人受困倒塌的建築物中,搜救隊徒手挖掘瓦礫尋找生還者。根據《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至今共844人罹難、600人就醫治療、4.8萬人流離失所。印尼副總統卡拉(Jusuf Kalla)表示最終的罹難人數可能破千。

 

目前搜救隊伍深入災區,持續試圖尋找生還者,印尼政府也表示,目前亟需大型重機具支援救災,災區多處通訊也待恢復。

 

 

強震、海嘯重創巴魯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9月30日報導,當地強震過後仍不斷發生餘震,美國監測人員指出7.5級地震發生在距離蘇拉威西島10公里深的淺水區,並且引發6公尺高的海嘯。

 

海嘯發生時,許多人聚集在巴魯(Palu)的海灘進行活動而受到波及,當時的影片中可以看見民眾不斷尖叫、驚慌失措的逃跑。除了住家毀損之外,購物中心、清真寺、飯店及路橋都也都不敵強震的威力。

 

印尼國家搜救總署(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Agency)署長蕭基(Muhammad Syaugi)表示:「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重機械才能移除瓦礫,只憑搜救團隊的力量清除這些東西是不可能的。」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前往巴魯視察塔利斯(Talise)海灘等災區提到:「我知道仍有很多像是通訊等問題需要立即處理。」

 

 

 

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前往巴魯視察塔利斯(Talise)海灘等災區。(湯森路透)

 

傷者室外治療 遺體放在街上

 

巴魯目前仍有許多人失蹤,部分人被認為正受困在倒塌的建築物殘骸中,由於醫院也不敵強震破壞,傷者便在帳篷中接受治療,遺體只能暫時置放在街道上。

 

搜救團隊徒手救出24名受困在飯店瓦礫堆中的生還者,但恐怕還有更多人受困於此。

 

一名選擇待在室外過夜,不敢回到家裡的倖存者向《法新社》(AFP)焦慮地說道:「氣氛非常緊張,救護車每分鐘都送來遺體,乾淨的水變得稀少,攤商都被洗劫一空。」

 

除了住家毀損之外,醫院、購物中心、清真寺、飯店及路橋都也都不敵強震的威力,遺體只能暫時置放在街道上。(湯森路透)

 

深入災區尋找生死未卜的親友

 

距離巴魯約4小時車程的波索(Poso)物資短缺,超市的食物及瓶裝水供不應求。國營加油站因地震造成汽油乾涸而關閉,民眾僅能在路邊的攤位排隊購買瓶裝汽油,才能進入災區尋找生死未卜的親友。

 

不清楚父母安危的莉安娜(Ermi Liana)說: 「他們住在一座倒塌的橋樑附近,我無法通過電話聯繫他們,我只能祈禱他們還活著。」

 

餘悸猶存的倖存者貝克米(Anser Bachmid)說道:「我們驚慌地奪門而出,這裡的人需要食物和乾淨的水,我們不知到今晚晚餐能吃什麼。」

 

一名地震時正在飯店舉行婚禮的新郎哈里斯(Dwi Haris)獲救後表示:「我們沒有充裕的時間逃跑,我被困在毀壞瓦礫中,起初我聽見妻子的呼救後來卻安靜了,我不知道我她和孩子情況如何,只希望他們是安全的。」

 

民眾在路邊的攤位排隊購買瓶裝汽油,以進入災區尋找生死未卜的親友。(湯森路透)

 

災情可能更糟

 

援助物資從首都雅加達運往巴魯機場,部分跑道完好無損得以讓飛機起降,患者在巴魯市外接受醫院治療,並建立臨時軍事醫院予以支援。

 

印尼醫生協會(IDI)區域負責人科曼(Komang)請求立即提供協助,目前還需要醫護人員的支援,以及帳篷、藥品和毛毯等物品。

 

總部位於英國的兒童救助慈善機構正派遣一支評估小組前往災區,發言人豪爾斯(Tom Howells)表示:「我們得到的信息越多,意味著災情越是慘重。」

 

紅十字會保守預估超過160萬人受到地震與海嘯的影響,並稱這一悲劇很可能變得更糟。

 

紅十字會保守預估超過160萬人受到地震與海嘯的影響,並稱這一悲劇很可能變得更糟。(湯森路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關於我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上報UP Media於2016年7月成立。我們集結菁英記者、編輯、專業行銷業務、社群好手,強調多元的原生內容與有趣豐富……

關於我們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

回到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