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晚間宣佈,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由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Romer)共同獲得。
兩人得獎原因,以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模型,找出氣候變遷與經濟成長的關係,讓全球經濟的長期永續成長、與促進大眾福祉的方法。
BREAKING NEWS: ⁰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2018 to William D. Nordhaus and Paul M. Romer. #NobelPrize pic.twitter.com/xUs6iSyI7h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8日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經濟學家羅什(Max Roser)受訪時表示,瑞典科學院今年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諾德豪斯和羅默2位,「對人類社會進行長時間的研究分析,找到我們走到今天的原因,並為我們找出下一步要去何方。恭喜他們兩位!」
Great choice for the prize in economics today!
— Max Roser (@MaxCRoser) 2018年10月8日
Two researchers who dedicated their lives to study the big transitions in human history by taking a very long run view on how we got to now and where we are heading. Congratulations to both of them!! pic.twitter.com/EfINwvw0Nt
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菲斯(Justin Wolfers)也在推特上大聲讚許本屆選擇,「諾貝爾獎就是處理大問題的,將經濟學獎頒給當代環境經濟學(Environmental economics)之父諾德豪斯,讓他來告訴我們,如何在經濟成長之際、也能避免地球毀滅;而要想長時間維持經濟體系的運轉不歇,這時就要請教羅默才對!」
This is, for sure, a Nobel Prize about the big questions. For Nordhaus, it's about asking how can we grow the economy without destroying our planet? And for Romer, it's about asking what's in the engine room that drives economic growth, and how can we keep it going?
— Justin Wolfers (@JustinWolfers) 2018年10月8日
諾德豪斯教授是第一位、創造出連結經濟與氣候變遷模型的學者,他的模型目前被全球政府和機構廣泛使用,作為檢測環境政策推行的結果,像是部份已碳排放稅。
Nordhaus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create a quantitative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global interplay between the economy and the climate. His model is now widespread and is used to examine the consequences of climate policy interventions, for example carbon taxes. #NobelPrize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8日
而羅默教授的論點,則顯示了經濟力量如何影響政府的決策,迫使各國創造更新的想法與改革。他的觀點,奠基於1980年代中期提出的經濟學理論:「內生增長理論」(The Theory of Endogenous Growth)。
Romer’s research laid the foundation of what is now called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The theory has generated vast amounts of new research into the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that encourage new ideas and long-term prosperity. #NobelPrize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8日
美國線上新聞網(AOL)報導,著名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資深研究員摩爾(Stephen Moore)於9月11日投書媒體,「推薦」美國現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應獲得本屆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Memorial Prize laureates in Economics)。
摩爾認為,媒體太過著墨在其失控的行為上,卻沒人在乎川普「退出了反美的氣候變遷公約、在南方邊界築牆攔阻不受歡迎的非法移民、對企業和工商業減稅,以及開口向歐洲各國要求、共同分擔北約(NATO)龐大的經費開銷。」
Place your order now for my new book with Dr. Art Laffer, #Trumponomics! https://t.co/5dsUQjiXRe
— Stephen Moore (@StephenMoore) 2018年9月18日
與先前頒發的物理、化學等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並非由發明家諾貝爾(Alfred Nobel)遺囑設立的,而是瑞典中央銀行、在1968年該行300周年慶時,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
#NobelFacts: In 2009, the first woman was awarded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 Elinor Ostrom! pic.twitter.com/lrdCfo3vH4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10月8日
獎項全名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但評選標準仍與其他諾貝爾獎遵循相同規則。根據諾貝爾基金會公告,今年各獎項的獎金,確定調漲至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347.6萬元)。
事實上,2016年有一本著作透露,從諾貝爾生前的書信和言論可知,他一直對曾讓他父親吃足苦頭的銀行業保持距離,並打從心底不喜歡商業。
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由挪威人弗利希(Ragnar Anton Kittil Frisch)和荷蘭人丁伯根(Jan Tinbergen)共同獲得,獲獎緣由是他們「爲經濟分析中動態模型的發展和應用做出傑出貢獻」。
而經濟學最年輕得主,則是於1972年因社會福利經濟學的成就,以51歲之齡與英國約翰希克斯(John R. Hicks)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已故新古典主義經濟學(Neoclassical economics)大師肯尼斯阿羅(Kenneth Arrow)。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