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總署(NASA)無人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在台北時間27日成功登陸火星,並開始回傳相片與資料,包括首張清晰的火星表面照片!
「洞察號」目前停在火星赤道上的埃律西昂平原(Elysium Planitia),美國太空總署稱其為「火星上最大的停車場」。「洞察號」27日傳回地球的照片以魚眼鏡頭顯示機器人周圍環境,但因為當時半透明鏡頭蓋遮擋,加上下降的塵埃掩蓋了大部分場景,導致相片模糊不清。
We'll always have #Mars.
— NASA JPL (@NASAJPL) 2018年11月26日
After relaying live communications for @NASAInSight as it landed, the tiny #MARCO B cubesat sent back this farewell image of the planet. #MarsLanding pic.twitter.com/EQzrLX8fsv
「洞察號」跟過往的火星任務不同,主要任務為研究火星的深層內部。這也讓火星成為地球之外,唯一一個以這種方式進行檢測的星球。
「洞察號」有3項主要任務。第一為使用法英地震儀(French-British seismometer)測量任何潛在的「火星震(Marsquake)」;第二為啟動德國的「鼴鼠」系統,向地下挖掘5公尺獲取火星的溫度;第三則是採用無線電波來確定火星在其軸上的擺動情況。
計畫助理科學家斯姆雷卡爾(Suzanne Smrekar)表示:「如果你旋轉生雞蛋和熟雞蛋,兩顆雞蛋會因為內部液體的分布而呈現不同的轉動。現在我們還不知道火星的核心是液體還是固體,還有這個核心有多大。『洞察號』會給我們這些資料。」
「洞察號」著陸前以1萬9800公里的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頂部,並在著陸時透過降落傘、隔熱罩、反向助推器及減震支架,讓速度減為每小時8公里。
洞察號的任務為期2年,未來的動力來源來自身上的太陽能板。
在「洞察號」著陸過程中,有2個公事包大小的微型衛星收集了整個過程的相關數據,分別是MarCO A與MarCO B。這2顆衛星位於火星上空3500公里處,負責破譯「洞察號」發送的信號,並傳送回地球。這使得NASA工程師能幾乎同步知道「洞察號」著陸過程每個步驟的執行情況。
「洞察號」是繼2012年「好奇號」(Curiosity)第一個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器,為定點型探測器,整個任務期間都待在原地不會「到處亂跑」。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