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約2年前「共享單車」浪潮正盛,「無樁單車」席捲中國各大城市,然而這股風潮退燒得也相當快,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共享單車龍頭「ofo小黃車」正面臨嚴重的財務問題,創辦人也因拖欠帳單已被列入政府的黑名單,上千萬用戶正在要求退還押金。
《紐約時報》報導,截至20日在ofo的線上應用程式上,排隊要求退還押金的人數已接近1200萬人。這批退款潮在上周就已開始,數月以來外界對ofo的財務狀況也多有質疑。民眾在社群媒體表示無法取得押金退款,衝擊用戶信心。
紐時分析,共享單車迅速退燒,顯示中國科技企業「先燒錢買用戶再說」的商業模式,長期來看有所侷限。
Dockless rented bicycles swept into Chinese cities 2 years ago. Now, one of the country's leading bike start-ups is facing serious financial problems. https://t.co/AAYbUca5Db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2018年12月21日
The top transport authority has urged Beijing-based Ofo, the cash-strapped bike-sharing platform, to refund customer deposits smoothly and quickly. https://t.co/I5sU8fFmWN pic.twitter.com/jzJOXVa6DF
— China Daily (@ChinaDaily) 2018年12月22日
根據華語《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網站報導,按照ofo押金為99元或199元人民幣測算,該公司應退押金總額在11億到22億人民幣之間,大約新台幣40億至90億元。
眼看擠兌浪潮勢不可擋,ofo公司17日透過微博發布聲明表示,「ofo用戶基數大,存在退押金申請激增的可能。請廣大用戶耐心等待,我們承諾依序妥善處理好退押金事宜,請廣大用戶放心」,盼能安撫要求退款的民眾。
《紐約時報》報導,ofo創辦人戴威19日在寄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承認,公司通年面臨財務吃緊,「我數度我無數次想過把運營資金全砍掉,用來退還部分用戶押金和供應商欠款,甚至是解散公司、申請破產。」ofo發言人並未做出對此回應。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消息也顯示,已向ofo小黃車的主體運營公司、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和創始人戴威,採取了多項限制消費,包括不得選擇飛機、列車軟卧、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不得在星級以上賓館、酒店、夜總會、高爾夫球場等地做高額消費、不得租賃特定高檔辦公場所等9種消費行為。
曾經紅極一時的共享單車,為什麼逐一潰敗?《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分析,ofo目前所面臨的擠兌風潮並不令人意外。自2017年以來,共享單車產業開始了融資、補貼與投放競賽,可看出「燒錢佔地」的模式已走到盡頭。
除了ofo出現資金不足,主要競爭對手「摩拜單車」也在先前被爆疑似挪用數十億用戶押金,填補資金缺口,被批評觸碰了「不可逾越的紅線」。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TradCn) 2018年12月21日
ofo與共享單車產業的快速興衰,也可以為中國科技服務的啟示。《紐約時報》分析,近年來無論是單車租賃、即時叫車、外送食物等,一旦出現成功的案例,馬上就會引來一窩蜂的新創企業仿效,最後引發割喉戰式的殺價策略,許多公司與投資者就會漸漸無力支撐,最後只能選擇退出。
戴威在2014年就讀北京大學修讀經濟學碩士學位時,共同成立了「ofo小黃車」,主推不需固定停車點的共享單車服務。當時,紐約、倫敦、巴黎等世界主要都市雖然有短期單車租賃服務,但都有固定的借還車地點。
ofo與摩拜單車則透過在單車上裝設GPS和電子鎖,讓用戶得以透過手機借用單車,不須固定停放地點,讓民眾隨時都能取放。
此後短期之間,中國城市的街道上冒出單車海,並有十多家廠商相繼冒出頭分食共享單車大餅。眼看共享經濟正熱,新創公司也開始著眼下一步要「分享」什麼,包括雨傘、籃球、行動電源等,都可能是下一個商機來源。
投資客也紛紛湧入,中國科技服務業巨頭阿里巴巴、滴滴等都曾把錢倒進ofo,據《紐約時報》引述資料,ofo一度最後籌得22億美金(約新台幣677.9億元)。中國官媒也跟著吹捧,將共享單車與「高鐵」、「移動支付」、「電子商務」並列為所謂「中國新四大發明」。
反對浮誇吹噓風 中國體制內人士抨擊“新四大發明” https://t.co/1Wmh5gz5uf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antonese) 2018年6月27日
然而《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指出,隨着資金的大量流入,中國共享單車產業在2016年以就不在視「盈利」為競爭目標,而是進入了一味追求市佔率,藉此逼死競爭對手的「燒錢模式」;其後,隨着融資困難,加上各地政策不允許在單身車身上放置廣告,讓共享單車漸漸走入絕境。
情形不久之後就陷入失控。共享單車充斥中國城市後,產業間惡性競爭的謠言甚囂塵上:據傳有公司僱人毀壞競爭對手的單車、或把同業的單車故意丟到偏僻地方。此外,也有人蓄意破壞單車,傳出縱火燒毀、或將單車扔進河流和溝渠。北京和部分城市不堪麻煩,開始限制新創企業增加單車數量。
同時,公司的財務壓力也開始浮現。雖然只要共享單車的新用戶不斷註冊,現金就會以充值的形式繼續流動,但對於公司本身來說,不但更換受損的單車,還得雇用員工,將單車從借用需求地的地區運往熱門地區,造成大量成本。
《紐約時報》報導,風光一時的摩拜單車在4月就遭「美團點評」收購。美團是食品外送大商,或許可以幫助摩拜補貼廉價的單車服務,反觀ofo的戴威在本週的信中表示,ofo最近很難順利取得投資人的資助;先前,ofo進入美國在內的幾個海外市場後,不出幾個月就鎩羽而歸。
戴威2017年還曾表示,ofo的價值已經上漲到20億美元以上,然而他最近被列入了官方的信用違約黑名單,據信他和ofo的母公司因多項合同糾紛,總共欠下約780萬美元債務。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