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93歲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Mahathir Mohamad)轄下的政府官員16日宣布,不會改變強硬反以色列的政策立場,不准以色列運動員入境馬國,參加一項關乎2020年帕運會(Paralympics)資格的游泳比賽,無視外界的批評聲浪。
將在7月開賽的「世界殘疾人游泳錦標賽」(2019 World Para Swimming Championships)預定在馬國的古晉(Kuching)舉辦,事關未來東京帕運的參賽資格,但《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馬國外交部長塞福丁(Saifuddin Abdullah)面對當地倡議人士時前,表示未來會拒絕以色列人參與馬國主辦的活動,並稱此決定是基於「人道因素」、「代表被壓迫者而抗爭」。
Mahathir’s Malaysia bans all Israeli nationals from events it hosts https://t.co/cL6t12ij81
— SCMP News (@SCMPNews) 2019年1月17日
對此,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已透過聲明表示,對於馬來西亞政府禁止以色列運動員參與7月的比賽、以及未來馬國舉辦的所有體育活動感到「極度失望」,但會持續與當地的籌備委員會溝通,「世界錦標賽應開放給所有具資格的國家與選手。我方會持續探索一切可能的選項,嘗試並確保所有具資格的選手能完全參與。」
IPC statement in regard to the Malaysian government's position on Israel. https://t.co/AUZqjojHKw
— Paralympic Games (@Paralympics) 2019年1月16日
馬來西亞是穆斯林為主的國家,總理馬哈迪上任至今約8個月,已顯示會堅守過去馬國政府對以色列的外交立場。據《南華早報》,馬來西亞在以、巴議題上支持所謂「兩國方案」,目前也並未與以色列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馬國人民也不准擅自入境以色列,除非事先取得特殊許可。
先前官方通訊社《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Bergama)報導,馬哈迪已在10日表示,不會通融向以色列選手發簽證,「我們會堅持禁令。若他們真的來了,就是違規」,甚至向國際社會嗆聲,若想因此撤銷馬來西亞的主辦權,「可以這麼做」;相關措施令主辦的馬來西亞帕委會(MPC)左右為難。
Malaysia maintains ban on Israeli athletes competing in the countryhttps://t.co/rHOFQDKfZU pic.twitter.com/9Z3swGf56F
— BERNAMA (@bernamadotcom) 2019年1月10日
馬國本次禁止以色列選手參賽,贏得29個非政府組織的支持,其中「馬來西亞巴勒斯坦文化組織」(Palestine Cultural Organisation Malaysia)肯定禁止以色列選手入境的做法,籲政府堅持不讓持以國護照者入境,認為此舉可比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一樣。
馬來西亞也並非首次在體育事件上展現政治立場。據《南華早報》,在2010年時,以色列拳擊手格拉德(Ilya Grad)曾獲發特別簽證來錄製電視節目,但在2015年間,2名以色列風帆衝浪選手被拒絕發給簽證,無法參加一場世界比賽;此事先前,馬來西亞曾堅持不准揮舞以色列國旗或播以國國歌。
更早以前,1997年間由於當時中東和平談判露曙光,一批以色列板球隊伍獲准進到馬來西亞參加比賽,但這項決定卻導致暴力街頭抗爭,政府還被迫出動鎮暴警察防衛比賽場館。
馬哈迪過去屢展現對以色列的不滿。12月間,他就批評了以色列將首都搬到耶路撒冷的決定,表示耶路撒冷並不屬於以色列,以色列無權做此決定。馬哈迪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在西方被視為「反猶太」主義的展現,但馬哈迪本人對此標籤不以為然。
馬哈迪對以色列人的敵意,在數十年前就已展現。他在1970年的著作當中,將猶太人描述為「鷹鉤鼻」(hook-nosed);據《路透》(Reuters)報導,馬哈迪在2018年10月受BBC訪問時,對於當年用「鷹鉤鼻」稱呼猶太人並不以為意,表示「他們就是鷹鉤鼻」,又辯稱:馬來西亞人也常被稱做「肥鼻」(fat-nosed),但馬來人並不會因此翻臉。
Back to old habits, Malaysia's Mahathir calls Jews 'hook-nosed' https://t.co/sgUNyKo36b
— Reuters World (@ReutersWorld) 2018年10月2日
馬哈迪受訪時並表示,「要是要說真話,中東的問題的起源就是以色列的建立,這是事實,但我卻不能這麼說」,此外他更對猶太人遭逢大屠殺的喪生人數表達質疑,宣稱應該不是歷史紀錄上的6百萬,而是4百萬人。
據《南華早報》,馬哈迪在9月的聯合國大會上,又趁機對國際放送其對以色列的不滿,稱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違反國際法,但世界多國卻「給以色列獎賞」,批評部分國家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的行為「引人發怒」。
令馬來西亞不滿的,可能是在2018年5月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決定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Tel Aviv)遷到耶路撒冷;12月時,澳洲也宣布承認西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雖然還沒有跟進美國搬遷使館,但已經夠讓馬哈迪感到不悅。
據《路透》12月報導,馬哈迪當時表示,「耶路撒冷應該維持原狀,不該是以色列的首都」,並表示:「耶路撒冷向來在巴勒斯坦之下,所以為什麼他們要做出行動,分裂不屬於他們的耶路撒冷、分裂阿拉伯人和猶太人?他們沒有這個權力。」
《南華早報》引述新加坡國際事務研究所的胡逸山(Oh Ei Sun)指出,對以色列抱持敵意的不只現任總理馬哈迪,「數屆馬來西亞政府,從未在承認以色列人上放軟過,更不用說要建立正式關係。」
有關馬來西亞是否應該禁止以色列選手入境參賽,胡逸山表示,雖然兩國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以色列是聯合國、國際奧會的成員,也是許多正式國際體育組織的成員,「因此各國舉辦相關體育活動時,有義務遵守國際規範與慣例,讓具資格的以色列選手參賽。」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