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21日報導,日本政府於將2019年國會例會上提交《相互提供物資與勞務協定》(ACSA),若協議生效,日方自衛隊與法國和加拿大軍隊將可以相互提供糧食,燃料和彈藥,實現物資融通。
據報導,日本不僅於2018年4月和7月分別與加拿大和法國簽署該協議,美國、英國、澳洲和印度等4國也是未來的簽署對象。
對此,中國媒體批,日方此舉是延續軍力擴張的野心。
面對外界質疑協議背後的意圖為何,日本政府指出是為了配合聯合國維和行動和面對大規模災害來襲的措施,但《日本經濟新聞》分析,日本是「考量到中國在南海的影響力,因此要擴大在太平洋的防衛合作框架。」
據《網易新聞》報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員張曉磊認為,日本與多國簽署這項協議主要有3點考量。
Should Australia follow Japan and take the F-35 to sea? | @Dr_M_Davis | https://t.co/ahuSiqMAbW pic.twitter.com/TMfWJfhUTv
— ASPI (@ASPI_org) 2019年1月22日
其一,作為實施新安保法的程序性制度,這項協議可以使日本在未受到武力攻擊的情況下也能與其他國家軍隊之間互相提供彈藥等後勤支援,實際上是擴展了自衛隊的權限,特別是在「灰色事態」等情況下,可以靈活適用新安保法的自由裁量權限。
其二,繼續落實日本的「印太戰略」多邊安全合作框架。如同新防衛計劃大綱中確定的,日本的多邊合作強化舉措是以構建印太安全框架為戰略方向。
第三,日本安全上戰略自主的具體表現,標誌著日本「建群」和「固群」能力和意識的提高。這項協議的實質作法,是透過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合作形式的交叉綜合實現日本安全戰略的加速調整,
連續與6國簽約的日本,顯示其國際協調安全戰略的加強和深化。由此可見,雖然憲法並未修訂,但日本走向所謂「正常國家」的道路是「小步快跑」。
報導指出,日本自2018年以來充分展現軍備競賽的野心。年初,日本宣布成立陸上自衛隊的總隊,加速「構建統一機動防衛力量」;2018年底,日本政府通過新版「防衛計劃大綱」,提及將「出雲號」航母化,一旦成功,將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次擁有航母。
報導稱,日美關係在軍備領域也被進一步拉近,雙方行動包括,日本計劃從美國購買147架F-35戰鬥機和兩套陸基「宙斯盾」系統;同時,日本還不遺餘力地想留住駐日美軍,包括不顧民眾反對為美軍建造新基地,高價收購島嶼作為美軍的訓練場。
在2018年已經打破紀錄的日本軍費預算,在2019年將繼續增至5.3萬億日元。不僅如此,日本政府還計劃繼續大幅增加軍費,按照不少日本媒體的分析,日本政府不斷提高軍費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所謂來自中國的「威脅」。
張曉磊指出,,觀察日本強化軍力的細節可以發現,日本有意強化反制中國武器的能力。他舉例,陸上自衛隊強化西南方向防禦能力、F-35A戰機的採購,以及出雲號航母化更是為未來第二島鏈軍事化做準備,這些都是劍指中國之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