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國制裁和廢核影響,缺乏能源的北韓正積極開發替代能源,計畫改善潮汐發電(tidal power)與煤合成燃料(coal-based synthetic fuels)研發技術,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減少容易受制裁左右的石油進口製品。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2019年新春談話中提到將提高電力產量,並特別指出煤炭產業是「發展自給自足經濟的重要前線」,而在未來將把重點放在核能、風力和潮汐發電。
為了填補減核導致的能源缺口,北韓正研發煤炭氣化技術,加強利用國內產量豐富的煤礦。同時也計畫運用渦輪電機,打造海上發電廠。
煤炭和水力發電是北韓國內的主要能源來源,石油幾乎都是從中國進口。在北韓也隨處可見太陽能板,風力發電則只占極少部分。
在北韓全力開發核武前,金正恩的父親金正日在1990年代曾尋求國際支持發展核能;現在的北韓面臨國際社會的制裁壓力,使得能源問題愈發急迫。
#Power-strapped #NorthKorea bets on #synthetic #fuels to beat #sanctionshttps://t.co/ex2KrBQn6J
— Der Philosoph (@GregorxxxSamsa) February 14, 2019
國內煤礦產量豐富的北韓過去主要將煤炭用在供應火力發電廠與工廠,為房屋供暖、製作化肥和合成纖維維尼綸(Vinylon)。北韓郊區則是可以看到使用木柴氣化技術的卡車在街上到處行走。
事實上,將煤炭轉化為液體型態相當沒有效率且成本高昂,因此煤炭並非優質的石油製品替代能源。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使用煤炭氣化時期是在德國納粹時代,用來供應汽車與卡車能源。
North Korea exploring sanctions-proof energy technologies https://t.co/m4Hky4CwBQ via @physorg_com #NorthKorea #exploring #TidalPower #CoalBased #SyntheticFuels
— Lauri Kinnunen (@energyenviro) February 14, 2019
美國智庫鸚鵡螺(Nautilus Institute)的北韓能源專家希佩爾(David Von Hippel)與海耶斯(Peter Hayes)2018年底公布的研究指出,北韓順川市的化學工廠產出的合成燃料占石油能源的10%。
基於中國順應聯合國(UN)制裁,減少從北韓進口的煤炭量,讓北韓更有潛力發展煤炭氣化技術。希佩爾與海耶斯在報告上說:「雖然還無法完全靠自己填補石油減少的缺口,不過因為聯合國安理會(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制裁,改用燃料取代石油進口製品這點,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明顯從中獲取很大的利益。」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2018年底報導,中國企業提供北韓煤炭轉化工作的技術和專業知識,並打造大型煤氣爐。
歐洲議會前成員福特(Glyn Ford)與北韓的經驗相當豐富,他表示十年前曾和北韓官員討論潮汐發電,甚至協助安排官員到英國參觀有關設施。
福特指出北韓的地理位置相當適合發展潮汐能。除了南韓有更進一步的細節研究外,南北韓非軍事區(Demilitarized Zone,DMZ)的北部也顯示具有發展該能源的潛力。
全球最大潮汐發電場座落於南韓安山市附近,於2011年開始運作,提供的電能足以供全市50萬人使用。
不過北韓南浦市也有引以為傲的西海水閘(West Sea Barrage),完工於1986年,斥資共40億美元。這也足以顯示金正恩有能力動員國內數百萬名軍人,興建像潮汐發電廠這樣的大型工程計畫。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