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替換現役舊型的F-16戰機(F-16 Fighting Falcon),挪威於2008年決定投入經費採購新機,最後由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擊敗瑞典紳寶(SAAB),搶下高達73億7千萬歐元(約新台幣2590億8千萬)、共52架新型F-35戰機(F-35 Lightning II)的大訂單。
俄羅斯《衛星網》(Sputnik)報導,目前已有9架現役F-35戰機返國的挪威,可說是北歐客戶中最活躍的一名,但當地媒體《Aftenposten》卻傳出軍方高層的擔憂,憂心2025年前後,挪威恐在無法負擔高昂的運作費用,以及缺少飛行員和地勤維修人才的困境,無力維持52架F-35戰機機隊。
Lack of pilots, operating costs may keep Norway's F-35 fleet grounded https://t.co/caimtJwsuX pic.twitter.com/FzRygH8eMT
— Sputnik (@SputnikInt) March 19, 2019
空軍司令史金納蘭少將(Tonje Skinnarland)受訪時表示,
「2025年時,我國將成為全球最現代化的空軍之一。可我真正擔心的是,挪威有沒有足夠經費,能維持這昂貴的嬌客。
此外,飛行員建議需求量,和實際現役的軍官與學員人數,多年來始終有大幅落差;地勤維修人才也面臨同樣困境。而當中許多資深人員,都將在數年內,將面臨退休的時刻。」
- Aftenposten omtaler i sin artikkel om F-35 på torsdag en mulig risiko for at Norges nye kampfly kan bli stående på bakken og en varslet pilotkrise i Luftforsvaret. Denne artikkelen, og spredningen av den, skaper et feil bilde. Dette bildet må... https://t.co/ZaccrLvnpF
— Veterannett (@Veterannett) March 11, 2019
經費吃緊的部份,報導中也提到,挪威空軍為了投資新戰機,大幅縮減國內基地數量。目前已收到9架F-35戰機的挪威,平均價格高達13億7500萬挪威克朗(約新台幣49億6600萬)。除此之外,另有7架留在美國進行訓練。
F-35匿蹤戰機,由國防大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聯手諾格(Northrop Grumman)、普惠(Pratt & Whitney)和英國航太系統(BAE),加上美國等11國合資,以聯合攻擊戰鬥機計劃(Joint Strike Fighter program)進行研發製造。
主要分為A、B、C三型,分別屬於傳統型、短場起降型和艦載型三類,每架平均售價約在1億美元(約新台幣32億)。F-35戰機研發計畫由美國領頭,聯合英、澳、日、加、以色列等十國,投入超過400億美元(新台幣1兆2400億)進行研發。
負責空軍教育計畫的史崔特曼准將(Øyvind Strandman),也呼應了司令的擔憂,他認為,「我們選擇了一款昂貴的系統,卻未考慮過,國家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可以持續維持F-35戰機。」
文章中點出,昂貴的運作費用和飛行員教育經費,可能導致未來某一天,52架戰機被迫停飛的窘境。
按照當前的數據顯示,維持F-35戰機運作的成本,高達每小時11萬挪威克朗(約新台幣39萬元);一名合格飛行員的訓練成本,需耗資國庫6000萬挪威克朗(約新台幣2億1667萬),兩者必然會給挪威的石油經濟帶來龐大壓力。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