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香港法院對參與2014年佔中運動的9名「被告」進行宣判,其中,被外界慣稱「佔中三子」的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戴耀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陳健民以及支聯會常委朱耀明牧師,3人「串謀犯公眾妨擾罪」的罪名成立。
在9日的宣判前,戴耀廷及支持者7日在東湧舉行了「社區民主毅行」活動,聲援民主派在年底的區議會選舉中「重奪社區」,外界推測這是戴耀廷入獄前的最後公開活動。
對此判決,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駐中國香港資深研究員王松蓮表示,香港法院在爭取人權的和平抗議硬套上公眾妨擾罪名,
香港法院原訂9日上午9時30分開庭,但在9名被告進入法庭中準備聆聽判決時,法官以「準備判詞」為由宣布延後1小時再開庭。
重新開庭後,法官宣布,除了佔中3子的「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罪」,以及朱耀明的「煽惑他人犯公眾妨擾罪」不成立之外,9名被告罪名全部成立。
香港檢方認為,戴耀廷等3人的言論已構成串謀煽惑公眾,不合法地阻塞公共地方或道路,同時,佔中運動選在中環乃是經過精密計算,企圖透過「不合理地阻礙城市中心,迫使當局回應訴求。」
同時,佔中運動以不斷的示威、站台呼籲香港人民加,港檢認為此行為足以構成妨擾罪。
根據《香港01》的報導,在法官宣判後,庭外聆訊的群眾並無特別反應,但當9名被告陸續走出法庭時,庭外響起掌聲,現場聚集的市民拍手表達支持。
第一被告同時也是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的戴耀廷指稱,將堅持下去,繼續爭取民主,陳健民則強調,對當初發動佔中運動感到無怨無悔,朱耀明表示會繼續努力為香港爭取權益。
佔中三子日前接受香港電臺專訪時,都表示將坦然面對法院裁決。陳健民強調,就算入獄也不會被擊倒,將咬緊牙關走出監獄,「繼續這場民主運動。」
另外,香港大專社會學系校友及學生也發起了「學術自由不容踐踏,守護學界知行合一:捍衛大專學界學術與言論自由連署行動」,聲援戴耀廷、陳健民及邵家臻等學者。
活動宗旨力促各大專院校不對參與社會抗爭及公民抗命的教職員、學生秋後算帳,目前已知逾40個學界組織及民間團體回應。
戴耀廷在「佔中運動」後又發起了鼓勵選民在立法會選舉投票的「雷霆計畫」以及重奪區議會的「風雲計畫」,極力呼籲香港居民登記成為選民,在2019年底18個區的區議會選舉中積極投票。
2014年9月26日,數十萬香港群眾參與爭取直接選出特首的「真普選運動」,陸續佔領香港中環、灣仔及旺角的街道長達79天,後稱「和平佔中」,也由於當時群眾多以雨傘阻擋港警驅離所噴灑的胡椒水,又稱「雨傘運動」。
這場運動的起因是2014年6月10日,中國國務院提出《「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重申中央擁有香港「全面管治權」。
同月27日,超過1800名香港法律界人士發動黑衣靜默遊行,抗議「一國兩制」白皮書,此亦為香港法律界自1997年回歸中國以來第3次黑衣遊行。
同年7月1日,逾51萬港人上街遊行要求真普選,同月17日,「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主辦「反佔中」遊行。
8月31日,中國第12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0次會議,表決確立了香港特首候選人生產方式,公民提名之路確定無望。
當日晚間7時,佔中運動表示,香港進入「抗命時代」,開始展開零星佔領中環、罷課等示威活動。
9月26日正式展開大規模佔領行動,並獲眾多港人、學生支持,直至12月15日港警完全清場。
延伸閱讀:佔中運動專題
在佔中運動過後,中國政府加速限縮香港自由,同時影響港人移民的意願。
一份由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人民對於移民的意願較2017年為高,理想移居地前3名分別為加拿大、澳洲、中華民國。
這份民調於2018年12月訪問了708名18歲以上的港人,34%受訪者表示有機會便計畫移民或移居外地,比例與2017年的33.1%相仿。
調查結果亦顯示,港人對移民的態度變得較為積極。
在計畫移民的受訪者中,16.2%表示「已作準備」,較2017年同期調查結果的13.4%上升2.8個百分點。整體受訪者中,5.5%受訪者表示「已作準備」,較2017年4.5%為高。
調查顯示,加拿大、澳洲與中華民國分別是港人心中最理想的移居地,受訪者青睞比例分別為19%、18%及11%,另有1/4受訪者無明確移民或移居的目的地。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