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瓦吉拉隆功(King Maha Vajiralongkorn)登基大典於當地時間上午10時登場(台灣時間上午11時),他身穿白色軍裝於曼谷大皇宮內,接受揉合婆羅門教與佛教的聖水灌頂的王室淨化儀式,象徵化身活神;加冕過後才可坐在「九層白幡傘」之下,被賦予頒佈皇諭的正當性。
1782年拉瑪一世(Rama I)在曼谷建城,開啟卻克里(Chakri)王朝的歷史。2016年已故泰王蒲美蓬駕崩、享壽88歲,其子瓦吉拉隆功自4日起將舉行為期3天的加冕典禮,正式登基為拉瑪十世,也是泰國王室自拉瑪九世1950年即位後,睽違69年再度迎接新王登基,加冕大典預計耗資3000萬美元(約9.2億元台幣)。
除了4日將於大皇宮舉行加冕儀式,但早在4月初已在展開「聖水取水儀式」,在泰國各地採集新王加冕典禮用的聖水。
大典當日上午將在皇室寓所舉行被稱為「Song Muratha Bhisek」的皇家淨化儀式,國王要接受取自聖水灌頂,再前往Bhadrapitha Throne、坐在象徵王朝統治權的「九層白幡傘」(Royal Nine-tiered Umbrella)之下,接受首席婆羅門祭司獻上28項聖物,包括刻有泰王官方頭銜的皇家金匾、皇家御袍、諭令和象徵王權的武器等。
《路透》(Reuters)報導,這些傳統最早可追溯至中古世紀晚期暹羅的大城王朝(Ayutthaya Period),後來卻克里王朝開國元君拉瑪一世,登基時沿用直至今日,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信仰精神。
其中5項聖物,包括王冠(Great Crown of Victory)、王劍(Sword of Victory)、權杖(Royal Sceptre)、王扇和犛尾拂塵(Royal Fan and Fly Whisk)、王履(Royal Slippers),將在拉瑪十世的登基大典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王冠又是重中之重。
由黃金及9顆貴重寶石打造而成的王冠,高約66公分、重達7.3公斤,頂端有一個王冠狀的大鑽石是拉瑪四世自印度加爾各答取回的寶物。而王冠高聳的外觀象徵印度教聖山須彌山(Mount Meru)頂峰,代表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皇室責任。
王劍則象徵國王保護國家的能力,其刀片本身長達64.5公分,再加上刀柄,總長可達89.8公分。根據傳說,這把劍是源自高棉王國的古劍,1784年時被一個漁夫在柬埔寨暹粒的湖底發現後,獻給拉瑪一世,泰王當時下令以金琺瑯和貴重珍寶裝飾而成鞘套,整隻劍重達1.9公斤。
另外還有代表國王威信及公正的權杖、能夠為國家掃除厄運危害的王扇和犛尾拂塵,以及鑲有各色琺瑯和翠玉和鋯石的王履,鞋體本身象徵印度教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因陀羅居住須彌山土地。
加冕儀式結束後,拉瑪十世將出示第一道皇家御令,下午再乘坐皇家御轎環繞曼谷,讓民眾向新王獻上崇高敬意。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