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世界上最大的鮪魚罐頭公司未能解決太平洋供應鏈中所發生的剝削問題,導致數千名的海上移工面臨人權侵犯的威脅,發生虐待、無法取得薪資、不得回到陸地或甚至遭棄之於船外等困境。
國際企業監管機構「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3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全球35家鮪魚零售品牌之中,僅4家確實訂定政策,針對自家公司的工作制度進行調查,旨在避免員工遭到剝削的奴隸制度發生。
僅管多數公司皆曾表示他們對於解決海上移工的人權侵犯及剝削問題不遺餘力,但這份報告的釋出不免讓人對此感到懷疑。
《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太平洋擁有世界上最豐厚的鮪魚漁場,全球近60%產量的鮪魚皆來自於此,光是2014年的產值便約達220億美元(約新台幣6907億元)。
但是,太平洋地區的漁民剝削事件層出不窮,包括未能取得應有的薪資、身體受到虐待,甚至是被棄之船外。倡議人士為此要求鮪魚公司針對漁民的工作制度進行更嚴格的監督與審核。
Great @guardian story on our new report, 'Out of Sight: Modern Slavery in Pacific Supply Chains of Canned Tuna'. Read and share!https://t.co/BxYdt98aj7 @katehodal #ModernSlavery
— Business & Human Rights (@BHRRC) 2019年6月3日
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的太平洋研究員辛克萊爾(Amy Sinclair)表示:「現代奴隸制度在漁業中普遍發生,鮪魚的供應鏈偏遠、複雜而且不透明。」
辛克萊爾提到,儘管多年來令人震驚的剝削行徑曝光,鮪魚公司幾乎沒有採取任何行動保護員工。
「這份報告發現,多數鮪魚公司必須加強確認、解決並防止供應鏈中的現代奴隸制度,並為員工提供賠償,消除這種虐待行為。」
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間,針對35間鮪魚罐頭公司及超級市場進行調查。這些公司及超市生產、販售世界上最大的80個零售鮪魚罐頭品牌,包括德國奧樂齊(ALDI)超市、美國克羅格(Kroger)超市及泰聯冷凍集團(Thai Union Group)等。
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針對鮪魚公司網站上的公開資訊進行審查,同時也在問卷中詢問各公司在供應鏈中所面臨的人權挑戰,其中也問及剝削問題。
在這35間公司之中,僅20間對此給予問卷回覆。
Following our investigation into human rights abuse on tuna fishing vessels, @paulapenfold calls on @nzlabour MP @PeeniHenare to have another look at a the 'Slave labour Amendment' bill he introduced in 2015 https://t.co/1GI6RC9ez6 via @ThePanelRNZ #notjusttuna pic.twitter.com/4WewWqrv5x
— Greenpeace NZ (@GreenpeaceNZ) 2018年5月26日
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執行董事布倫默(Phil Bloomer)提到,儘管有關海上漁民遭到濫用的報導相當常見,「好消息是有2/3的公司採用人權政策,但卻沒有採取行動解決虐待問題,這些政策只不過是裝飾品。」
布倫默指出,太平洋地區為現代奴隸制度剝削問題最嚴重的區域,移工在海上被買賣,從一艘船被轉移至另一艘船。不但不允許他們回到陸地,在他們表達不滿或受傷時,更將他們棄之船外。
在這樣的情況下,布倫默認為「沒有公司提到他們在其供應鏈中找到任何現代奴隸制的個案,這表明這些公司確實對於檢視供應鏈中剝削問題缺乏努力。」
此外,報告也提到確實給予回覆的20間公司中,僅泰聯冷凍集團詳細列出其調查工作制度的程序,並且提到曾與工會協商;只有德國麥德隆(Metro AG)超市確定金產品的漁獲來自哪些太平洋國家。
在這些公司之中,只有4間表示已制訂調查漁民工作制度的政策和程序,欲藉此解決工應鏈中出現剝削問題的風險,包括泰聯冷凍集團、澳洲的卡夫亨氏(Kraft Heinz)食品、美國目標(Target)百貨公司和德國雷弗(Rewe)超市。
但是,只有一間公司表明有確實監督自家的僱聘流程,各家公司持續依賴第三方機構為他們的漁船和其他工作提供人力。這些機構總是收取高額的仲介費,可能迫使移工面臨負債的情況。
來自英國環境正義基金會(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的特倫特(Steve Trent)4日發表有關海上人權侵犯的報告,並提到企業與人權資源中心的調查結果與他所見的情況相當符合。
「儘管這些調查結果令人沮喪,但並沒有讓我感到驚訝。這段時間以來(我們)已經非常清楚必須做更多的事情,現在就必須採取行動。行動尤其必須包括具體措施,藉此大幅提升所有鮪魚供應鏈的透明度。」
'They are taking out a generation of tuna': overfishing causes crisis in Philippines https://t.co/cg5zUMd6em
— The Guardian (@guardian) 2018年8月23日
特倫特指出,「可藉由低成本措施,如公布船隻許可證清單和為船隻設立個別的識別碼......皆適用於任何範圍內的國家,並有助於終結由暴力、侵犯人權、非法且不可持續的捕撈所組成的鮪魚貿易。」
辛克萊爾也認為,公司與員工貨工會之間需要更多的合作,「確保公司發展與制訂、實施政策,並貫徹有意義且有效的制度以應對現今的海上剝削問題。」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