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5日,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於住處驚傳驟逝,在他逝世10周年之際,遍布世界各地的粉絲正紀念著他們心目中的流行音樂天王。
不過,卻因紀錄片《逃離夢幻島》(Leaving Neverland)1月的問世,使他昔日的性侵醜聞再次浮上檯面,讓他的傳奇人生如今再度被世人重新放大審視。
從童星搖身變為流行音樂天王的麥可傑克森1958年8月29日生於美國印第安那州,在家裡的10個孩子中排行第8。在家人眼中是個喜愛玩樂、慷慨解囊且捐款無數的人,並希望能透過自身的音樂使人團結。
1964年,年僅6歲的麥可傑克森加入由3位哥哥所創立的「傑克森兄弟樂團」(Jackson brothers)擔任和聲及鼓手,並在8歲時成為主唱,樂團也從此更名為「傑克森五人組」(Five Jackson boys)。
1972年,他在年發行首張個人專輯《約定》(Got To Be There)。而在1982年推出的專輯《顫慄》(Thriller)光是美國銷量便達到2100萬張,全球銷量更達至少2700萬張。
當中收錄的9首歌曲包括知名的《Billie Jean》、《Beat It》在內,有7首曾登上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前十名,稱霸排行榜數十周。此外,據信他的專輯最高銷售紀錄為7.5億美元,共計拿下13座葛萊美獎。
這些難以細數的成就,加上他的舞台張力和遭到全球爭相模仿的「月球漫步(moon walk)」等創新舞步,讓他成為當時風靡全球的傳奇人物,流行音樂天王之名也由此而來。
然而,但他為人稱道的音樂天賦,卻因為他的生活方式及性侵醜聞而覆上陰影,分別在1994年及2005年遭控性侵男孩。
麥可傑克森曾經有過2段婚姻,他在1994年與陪伴自己走過性侵醜聞的貓王獨生女瑪莉(Lisa Marie)結為夫妻,卻在1996年離婚;同年與羅維(Debbie Rowe)步入婚姻並育有3個孩子,1999年仍以離婚告終。
當他被二次被指控性侵男孩,於2005年獲判無罪釋放之後,麥可傑克森也自此消失在樂壇中。
就在他終於計畫在2009年以倫敦作為復出巡迴演唱會首站之際,這條年僅50歲的生命卻在此時戛然而止。
2009年6月25日,麥可傑克森在住家中逝世。儘管他當時的私人醫生默瑞(Conrad Murray)試圖急救仍回天乏術。
但經過檢驗之後,驗屍官發現麥可傑克森遭注射過量藥物,將其死因判定為他殺事件,默瑞因此被以過失殺人罪起訴,並在2011年遭判4年刑期。
2019年,隨著1月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的紀錄片《逃離夢幻島》首映,以及3月在美國與歐洲國家播出之後,也徹底顛覆了麥可傑克森和他的歌曲在許多人心中的地位與意義。
'Leaving Neverland' leaves many conflicted about the life and legacy of #MichaelJackson 10 years after his death. It is a must watch documentary that every parent really should see. #Fox35 https://t.co/EgdrAFjXbt
— Amy Kaufeldt (@Fox35Amy) June 25, 2019
這部紀錄片探討了麥可傑克森遭控2次性侵的事件,羅布森(Wade Robson)及薩菲查克(James Safechuck)出面稱他們分別同樣在13歲時遭到他性侵。
然而,在《逃離夢幻島》所提及的性侵指控之後,世人還有辦法以純粹的眼光看待麥可傑克森的音樂藝術成就嗎?
無論是否相信《逃離夢幻島》真實性,部分人依舊能夠不受劇情內容影響,以最純粹的心態看待麥可傑克森的無數經典歌曲。
一名來自曼哈頓的DJ Stacy說,他並未受到麥可傑克森的醜聞影響,「我總是播放他的歌曲。我喜歡展演他的《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Rock with You》、《Off the Wall》。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播放他的歌曲。這全關乎音樂。」。
然而,Stacy也提到:「我也不確定我是否相信這些事,若這是真的,這對他和受害者而言令人難過。然而,他是我們年代最有才華的音樂家之一。不會再有任何人像他一樣,甚至沒有人能夠企及。」
除了音樂成就之外,沒能趕上麥可傑克森人生中顛峰時期的26歲舞者加諾維斯(Kirsten Genovese)說:「《Thriller》有別於我以往看過的所有影片,我一次又一次重播,好像怎麼看都看不夠。」
當任職於舞蹈學院的加諾維斯在指導年齡8至12歲不等的年輕舞者時,她不曾停止播放麥可傑克森的音樂,「他們不由自主去感受他的音樂」。
Remembering Michael Jackson, Medal of Honor ceremony, Cardi B goes to court: 5 things to know Tuesday - USA TODAY https://t.co/ADNT5KE2Fr pic.twitter.com/1RDXoqlqAg
— FanClub ArtGallery (@FanClubArt) June 25, 2019
雖然加諾維斯在觀看《逃離夢幻島》期間感到難受,並選擇相信那些指控麥可傑克森的人。但她仍認為麥可傑克森是最有影響力的世代象徵。
儘管她暫時不再用《Beat It》、《Thriller》的舞步指導學生,但她之後會再這麼做,「麥可傑克森的舞蹈設計和舞步將不會消失。他做出的事情很糟糕,但他的舞蹈具有歷史性。」
與此同時,一名來自布魯克林區(Brooklyn) DJ 科爾曼(Bill Coleman),數年來從婚禮橫跨夜店場合皆將麥可傑克森的歌曲視為一切,並認為那些歌曲彷彿流淌在他血液中,但他在看完《逃離夢幻島》之後卻不再這麼想了。
科爾曼對此提到:「《Pretty Young Thing》是我最喜歡的歌曲之一,而它現在完全成了其他的潛台詞。這是我現在最不可能展演的一首歌,因為它可能會被認為有著完全不同的意涵。」
Today, we honor the life of the King of Pop, and celebrate his legacy – which is reflected in his worldwide fan community. Click here to see the ways YOU honored Michael’s legacy this month by performing acts of kindness to improve the global community. https://t.co/2LmWNDQeky pic.twitter.com/GxnR88LJpk
— Michael Jackson (@michaeljackson) June 25, 2019
在看完《逃離夢幻島》之後,科爾曼刻意不再播放麥可傑克森的歌曲,「我們現在把事情攤開來講,這更是出於對其他人的尊重。」
柯爾曼說,「夜店是公共場合,派對不光是與我有什麼感受,或與我傳遞什麼訊息有關。你正在為一群人展演,而且你無法完全顧及每個在你這個DJ面前的人的感受」。
The pain of your loss is still palpable 10 years later. You are the reason I believed in magic and the goodness of humanity. I love and miss you. #MichaelJackson pic.twitter.com/uYSXaTx1o0
— Nicole Rodriguez (@NicRodriguez) June 25, 2019
此外,過去曾在各種晚會場合展演麥可傑克森的歌曲的科爾曼也說,夏季音樂派對「Michael Jackson vs. Prince」的主辦人史塔(Lola Star)在他的建議之下,同意取消2019年的活動。
科爾曼提到,「我對他說『你可能會想跳過今年』。我只是在看著社群媒體和新聞媒體正發生了什麼,以及怎麼看待(這件事),並說『我不知道今年是否適合這麼做』」
雖然麥可傑克森的流行音樂天王之名看似因此黯然無光,世人對於他的感受可能比從前更為複雜,但仍有人能將他的音樂成就及個人遭受的指控分開看待。
美國音樂雜誌《Vibe》及《Spin》前編輯萊特(Alan Light)提到:「凝視他已經逝世十周年紀念日的此刻,當我想我們仍在試著消化《逃離夢幻島》,並決定這會或不會改變我們看待這個人的方式的時候,這無可避免會使人感到困惑和沮喪。」
Critic's notebook: 10 years after #MichaelJackson's death, what do we do with his legacy? https://t.co/L0pt4iwo5a pic.twitter.com/hSS4hHE2bc
— Hollywood Reporter (@THR) June 24, 2019
「無論我們是否仍會聽(他的歌曲)並將我們對這個人的感受及他的作品分開,這都不是能夠坦然適應的。」
但是,萊特並不覺得麥可傑克森的歌曲有絲毫退燒的跡象,「你仍然可以在收音機聽見他,你依然會在夜店和全世界聽見他」。
儘管如此,萊特也說:「我確實認為很多人聽見他的同時,有些事情也會隨之浮現在他們腦海。」
雖然他的歌曲至今仍迴盪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但那些相信指控的人,將無法再用最初的心情去聆聽這些歌曲或看待麥可傑克森這個人。
而在麥可傑克森逝世十周年之際,萊特也強調:「這是個音樂史上個別具意義且令人難忘的重要紀念日,你不能就這麼讓他過去。」
萊特說,「沒有任何人有著和他一樣看待整個世界的方式,我們隨著他一同成長。他對許多人而言,仍代表著10年、12年或14年看著他成長的歲月,並且佔據你們生活中的重心與被愛的地位」。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