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10日與芬蘭總理李納(Antti Rinne)站在一塊時,又被拍到身體顫抖不已,事後她表示知道職責所在,健康問題也都有處置妥善,「再者,各位也知道我個人對於保持健康相當關切,對健康也有所注意」,但沒有多談醫療細節。
面對梅克爾對3度顫抖詳情不願多談,德國民眾是否有權力要求領導人公開健康狀況?《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指出,德國本就有相對嚴格的隱私法規,而許多民眾也願意信任梅克爾目前的說法。
報導並引述德國波昂大學(University of Bonn)政治科學與社會學研究所學者貝斯特(Volker Best)表示,德國的政治風氣與美國不同,民眾不會自以為有權力知道總統或候選人的各種個人情報,「這是一個較不個人取向的政府系統。」
不像美國設有白宮專屬醫師,以及會向大眾宣布的醫療報告,在德國並沒有任何法律要求政治人物揭露自身身體狀況。貝斯特並認為,德國人民信任梅克爾會知所進退,若身體真的出現問題,相信她會如實承認,「她不會緊抓權力」。
2005年就任德國總理的梅克爾,10多年的總理生涯預計在未來2年畫下句點。梅克爾先前已經表示,只計畫完成目前的任期,在2021年之後將不會再參選任何政治職務。貝斯特表示短期來說,德國國會將在19日進入休會,讓梅克爾有機會喘口氣,若她不再被拍到公然顫抖,此事可望淡出媒體焦點。
據CNN,柏林的醫療史與醫療道德研究所學者米契爾(Susanne Michl)表示,若領導人出現使其無法執行職務的健康問題,理論上有告知公眾的必要,但這畢竟是隱私,在本人願意公開前仍舊只能等待,而就梅克爾的狀況,「她的體態良好,沒有取消任何行程」,認為顫抖問題並不足讓她需要和大眾報告醫療細節。
對許多德國乃至各地的領導人來說,健康狀況往往難以啟齒。西德總理布蘭德(Willy Brandt)在1974年因親信遭揭發為東德間諜而請辭,但據說他先前早已受憂鬱症之苦,只是一直隱瞞著。學者貝斯特表示,有歷史學家認為憂鬱症的問題是布蘭德選擇辭職的因素之一。
1974年繼任直到1982年的總理施密特(Helmut Schmidt)也曾透露,自己在擔任總理期間時常昏迷,只是一直沒向外界公開。CNN引述報導指出,施密特曾在2014年一場訪問中自爆:「我可能有100次被人發現昏迷不醒,有時候只持續幾秒,有時候好幾分鐘。我們成功地守住這個祕密,沒有阻礙我身為政府領導人的工作。」
在美國,總統與總統參選人向來努力營造健康形象。過去,最年輕當選美國總統的甘迺迪(John F. Kennedy)當時年僅43歲,但據傳受到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背痛、愛迪生氏病(Addison's disease)之苦,並每日服用類固醇等多種其他藥物,不過當時民眾很少知道甘迺迪的狀況。
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在卸下職務後,在1994年表示先前已受診斷出患有阿茲海默症。究竟症狀對是否影響雷根的總統職務,也成為爭論議題。過去醫師仍未有充分知識,但現在的醫學已經知道,阿茲海默症會在症狀出現的前20到30年於腦中開始發展。
希拉蕊(Hillary Clinton)2016年角逐總統大位期間,也曾被拍到近乎昏倒、被攙扶上車,遭對手的支持者咬住機會大做文章。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來說,愛吃速食、缺乏運動、肥胖加上年事已高的問題也引發健康質疑,不過先前的健檢中仍顯示川普身體「非常健康」。
不過也有領導人大方承認健康問題,未必因此影響仕途。不堪脫歐亂局即將下台的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就曾公開她一天注射高達5次的胰島素,以應對其糖尿病問題。報導指出,梅伊患有第1型糖尿病,也呼籲患者不要受疾病束縛,應勇於追求理想的生活。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shock I felt when I was told I was diabetic. But I will be forever grateful to all those who taught me how to manage my condition and reduce the impact it has on my life. pic.twitter.com/CQnmDHGoZV
— Theresa May (@theresa_may) 25 June 2019
但眼看世界最有權力的女性領導人3度公然顫抖發作,大眾仍不免好奇她的身體到底怎麼了。CNN首席醫療記者古普塔(Sanjay Gupta)推測,可能連她自己都不甚清楚。
古普塔推測,梅克爾和她的醫師們可能尚未確定顫抖的成因,雖然察覺到症狀,但仍然在嘗試多種藥物進行評估的階段。古普塔並表示,梅克爾的症狀疑似是「站立性顫抖症」(orthostatic tremor),是主要發生於站姿時的少見狀況,以女性較為常見,梅克爾的64歲年紀也落在該症的好發年齡。
It's perhaps no surprise the world's most powerful female politician caught on camera visibly trembling has stirred up a media frenzy, but do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know about a leader's health and medical details? https://t.co/H7inGT7Tk5
— CNN International (@cnni) 12 July 2019
站立性顫抖症與帕金森氏症等其他會造成顫抖的疾病不同,並不會逐漸造成殘障;要改善站立顫抖則可用肌肉鬆弛劑(muscle relaxant)或其他治療癲癇的藥物。
古普塔也指出,若該症患者坐下、走動或在行動當中,顫抖的現象似乎就會消退。11日梅克爾與丹麥總理會面時,就是選擇坐在椅子上而非站立。不過在未經證實前,外界都還是只能猜想。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