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起,美國與南韓啟動聯合軍演,北韓在當地時間6日清晨5時24分(台灣時間6日清晨4時24分)以及5時36分(台灣時間6日清晨4時36分)發射2枚短程飛彈,據南韓掌握的情報,這2枚飛彈均由北韓西部的黃海南道向東部海域發射,飛行高度約37公里,飛行距離約為450公里,最高飛行速度為6.9馬赫。
根據南韓初步研判,這2枚與7月25日發射的「伊斯坎達爾(9K720 Iskander)」短程飛彈類似,目前正在分析相關參數,這也是北韓在近2周內所進行的第4次發射,預料在美韓11日正式軍事聯合操演後,北韓仍會持續發射示警。
#NorthKorea fired 2 projectiles into East Sea
— Rebecca Rambar (@RebeccaRambar) August 6, 2019
Updated data :
?2 X #SRBM #KN23 type #Iskander to be confirmed❓
?Time : 5:24 & 5:36 (delay : 12 min.)✅
?Range : 450 km✅
?Apogee : 37 km✅
?Place : South #Hwanghae Province✅
?Speed : Mach 6.9✅#DPRK #Pyongyang #CoreeduNord pic.twitter.com/IMOsMMr3n0
為此,南韓青瓦臺6日上午7時30分(台灣時間6日上午6時30分)召開部長會議,會議由南韓國家安保室長鄭義溶主持,包括南韓國防部長官鄭景斗、國家情報院院長徐薰都親自出席。
南韓初步判定北韓6日所發射的應為短程彈道飛彈,與7月25日北韓發射的近程彈道飛彈參數、飛行特徵都很類似,為了防止北韓繼續發射,南韓軍隊刻正密切注意相關動向,保持高度戒備。
由於南韓與美國已於5日啟動2019年下半年的兩國定期聯合軍演,11日起將進入正式的實彈聯合演訓,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軍方猜測北韓很可能在美韓正式操演期間持續發射飛彈恫嚇,決定加強對北韓的監視。
以往北韓試射新式武器時,為避免傷及平民,大多由海岸發射避開陸地,但6日的發射則朝陸地上空發射,顯見北韓已對飛行器的性能具十足把握。
北韓6日清晨所發射的飛彈,與其5月初宣稱的「新型戰術誘導武器」類似,根據美韓情報資料,應為俄羅斯「伊斯坎德爾飛彈(北約代號SS-26)」的改良型。
SS-26這型飛彈宣稱可躲避美國「終端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THAAD,中國稱「薩德」)」的攔截,另有一說則是俄羅斯特地為了THAAD所研製的飛彈,最大射程可達500公里,亦可搭載核彈頭。
North Korea has fired 3 short range missiles in 8 days. They are exact copies of a RU Iskander. Long range missiles NK fired earlier in Trump's tenure were *also* RU clones.
— Jennifer Devon (@JenniferADevon) August 1, 2019
Russian fingerprints are 'all over' North Korea's new missile https://t.co/V8MpgIMlI4 via @nbcnews
包括7月25日虎島半島、31日葛麻半島、2日從永興郡向東部海域,加上6日的發射,這已是北韓在近2周內所進行的第4次發射。
南韓美國情報單位持續研析相關參數,以作後續狀況研判與反應。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