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個非洲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將在8月下旬聚首日本橫濱,參與第7屆「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TICAD),據傳日本將承諾提供非洲3000億日元(約新台幣884億元)以上的援助。儘管對近年在非洲大量投資的中國來說,金額乃屬小巫見大巫,但仍引發外界關切。
日本過去曾藉由該定期會議的場合,批評中國對非洲的借款作為,表示擔心非洲陷入「不切實際的」債務等級,對此中國則不以為然。
針對月底將登場的會議,《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引述分析意見預期,日本料會利用這次的場合向非州國家「曉以大義」,展示日本如何以和中國相當不同的方式協助非洲發展。
With the big #Japan-#Africa summit (aka TICAD) coming up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Tokyo is going to push hard to differentiate itself from the Chinese engagement strategy in Africa. The keywords to watch for are: "high quality." https://t.co/U3RZC68Ls3
— Eric Olander 欧瑞克 (@eolander) August 18, 2019
《南華早報》引述「無黨派的」媒體「中非項目」(China Africa Project)編輯歐瑞克(Eric Olander)指出,預計「品質」、「透明」和「永續」等字詞將在該會議當中頻繁出現。
他指出,日本時常將自家的發展計劃,定位為中國以外另一條更透明、更有品質的路,提供他國優質基礎建設而不過度陷人於債,與美國對中的批判立場相近。
日本對非洲的關切,可能多來自於對中國的競爭意識。
《南華早報》引述來自衣索比亞的京都同志社大學教授亞登(Seifudein Adem)表示,非洲與中、日的競逐不太直接有關,主要是受到東亞龍頭地位之爭的影響,「日本對非洲的貿易,比起中國相對較少,而且還在衰退。這是中國加速涉入非洲的結果。」
日本在1993年啟動簡稱「TICAD」的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目的在於提升對非洲的關注,也希望開拓自家產業的新原料來源與產品銷售市場。之後中國也在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作為抗衡。不過雖然兩個亞洲強國都面向非洲,但交流規模大不相同。
日本因為經濟衰退轉而向內重建時,中國正在對成長中的非洲國家加強貿易。在過去20年,中國與非洲的貿易增長20倍。《南華早報》引述中國海關數據指出,2018年中非貿易達到2042億美元,較2017年又增加2成。非洲向中國的出口也在2018年達到990億美元,是1990年代以來的高峰。
當然還有不能不提的「一帶一路」政策。《南華早報》指出,中國先前已透過一帶一路,提供肯亞「標準軌鐵路」的資金,以及連結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吉布地首都吉布地市的鐵路「亞吉鐵路」(Addis Ababa-Djibouti Railway);中國也在尚比亞、安哥拉、奈及利亞等地推動基礎建設計畫。
日本與非洲的貿易比起中國來說只是九牛一毛。報導引述麻省理工學院(MIT)彙整的資料指出,2017年日本對非洲出口僅78億美元、進口87億美元。
然而如今,日本似乎有意重返戰局,強化在非洲的存在感。分析認為,這次的TICAD相當重要,日本對非提供的金額、如何呈現與中國手段的差異,都將是重點。
為了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策略,日本已經與印度、非洲國家展開「亞非發展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或「自由走廊」)合作計畫。在2016年的TICAD當中,日本也承諾提供非洲30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然而,在2018年的中非合作論壇當中,中國提供的金額是其2倍。
日本也正在出資烏干達首都康培拉都會區(Kampala Metropolitan)的傳輸線路,也提供資金在坦尚尼亞三蘭港(Dar es Salaam)建設一座行車天橋,也曾援助港口興建和道路修建等。日本也透過「國際協力機構」幫助非洲國家運用日本技術改善糧食收成。
印度力推“自由走廊” 試圖證明好過“一帶一路” https://t.co/l1pJAiIm4K pic.twitter.com/JRQJyqgHIa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antonese) May 25, 2017
據《南華早報》,南韓釜山大學(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客座教授Ryo Hinata-Yamaguchi表示非洲在貿易與投資上都對日本相當重要,日本也與非洲國家透過外援建立一些堅強連結,「日本的行動是由經濟和政治利益驅使。經濟上,日本需要確保並維持在非洲的存在感與連結,同時打開新市場與機會。」
《南華早報》並引述「中非項目」編輯歐瑞克認為,日本的建設公司是世界頂尖,雖然價格不低,但日本正試圖以「高品質」建設做號召。
內羅華大學商學院副教授伊拉奇(XN Iraki)則表示,日本在非未有太多大型計劃,但中國大舉進場後,日本了解到市場受威脅,也明白TICAD的重要。
世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信箱:service@upmedia.mg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探索網站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寶橋路188號8樓
電話:+886 (2) 2568-3356
傳真:+886 (2) 2568-3826
e-mail:service@upmedia.mg
關注我們的報導社群
提供新聞:news@upmedia.mg
投書評論:editor@upmedia.mg
客戶服務:service@upmedia.mg
廣告合作:ad@upmedia.mg